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面對朝鮮:痛下決心還是保守治療

http://www.CRNTT.com   2009-06-13 11:40:58  


朝鮮核問題牽動全球目光
  中評社香港6月13日訊/鳳凰衛視評論員邱震海博士今天在《文匯報》就朝鮮半島形勢發表文章--中國對朝:痛下決心?保守療法?文章内容如下:

  中國應該對朝鮮施加更大的壓力,這幾乎已成為朝鮮二次核試之後的共識。同時,中國應與聯合國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等國際組織合作,以便更好監督朝鮮。中國須十分注意兩方面平衡,即一方面須確保朝鮮對國際社會的承諾(並輔以相關的懲罰條款),另一方面則須嚴防朝鮮被刺激後利令智昏,做出更為損害中國國家安全的舉動。總之,無論是戰略大調整還是保守療法,中國都需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聯合國安理會周五開會,就對朝鮮的制裁決議案進行表決。眾所周知,5月25日朝鮮第二次核試驗到現在,半個多月過去了,安理會的這份制裁案“千呼萬喚始出來”,與2006年10月朝鮮首次核試驗之後的情形完全不同。而且這份決議案中,一些調子也較為之前的原始版本溫和了許多。雖然依然還有一些制裁措施,但在各方的磨合之下,這份制裁案無疑已經成了“沒有牙齒的老虎”;更不用說,未來這份決議案是否會得到百分之一百的執行。 

            制裁決議案無的放矢 

  安理會的這份制裁決議,其實存在一個根本的困境,就是它到底試圖解決什麼問題?是要讓朝鮮棄核嗎?顯然已經不可能;是要變相承認朝鮮擁核的現實嗎?顯然也不像;是要以此削弱朝鮮繼續發展核武器的能力嗎?用“沒有牙齒的老虎”,顯然也無法達到這一目的。 

  如果說共同的憤怒把國際社會拉到一起,那麼一旦涉及到共同行動,人們卻發現,人們面對朝鮮,在技術層面上幾乎已經無計可施。 

  所有這些,其實都折射了國際社會在朝核問題上的戰略困境。過去若干年以六方會談為代表的國際集體外交之所以失敗,與其說是朝鮮過於狡猾,還不如說是由於各有關國家,其中尤其是美中日三國在對朝戰略上存在嚴重分歧,因此戰略上的互相猜疑自然就導致了戰術上的渙散和無效。但在朝鮮兩次核試驗之後,各國的這種戰略和戰術上的困境依然展現無疑。 

            各國仍存戰略不信任 

  對美國來說,由於對朝輪廓始終不清晰,加上在對朝問題上離不開中國的支持,因此不得不被動等待中國的信號。對中國來說,雖然在此次朝鮮核試驗中異常被動,但卻始終不願完全改變原先的對朝戰略,其間的原因除了朝鮮的核試驗還沒有對中國造成實質性傷害之外,另外就是對美日等國依然存在的戰略不信任感,以及擔心刺激朝鮮並對中國的國家和社會安全構成威脅。 

  在這方面,中國確實陷入了兩難境地。中國原先希望左右逢源,但到最後卻成了夾縫求生,左右為難。然而,一個更大的兩難在於,處於崛起期的中國,一方面要應付來自鄰國朝鮮的無休止的干擾,另一方面卻處於與另一個超級大國——美國的巨大的戰略不信任之中。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