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林明理:蔣介石日記歸宿,讓中國人汗顔

http://www.CRNTT.com   2010-07-11 07:48:52  


資料圖片:青年蔣介石
  中評社北京7月11日訊/畢生堅持寫日記的蔣介石,給中國,也給世界留下了極其豐富翔實、獨一無二的珍貴史料。《蔣介石日記》原稿,已由蔣介石日記連帶蔣經國日記的保存者蔣方智怡,考慮到“保存管理的能力以及學術環境的公正與否”,於2005年初交付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保存,暫存50年。對此,東方網日前登載林明理的文章“蔣介石日記的歸宿,讓中國人汗顔”,內容如下:

  據《鳳凰周刊》2010年第17期報道,畢生堅持寫日記的蔣介石,給中國,也給世界留下了極其豐富翔實、獨一無二的珍貴史料。《蔣介石日記》將最早今年年底在台灣出版,複旦大學也正在積極爭取大陸版的出版。而蔣介石日記的原稿,已由蔣介石日記連帶蔣經國日記的保存者蔣方智怡(蔣經國三子蔣孝勇之妻),考慮到“保存管理的能力以及學術環境的公正與否”,於2005年初,將之交付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保存,暫存50年。 

  細細回味,這樣的情況真叫中國人汗顔。我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我是從蔣介石這個人物及其日記的歷史地位、研究價值方面說這樣的話的。 

  蔣介石是哪國人?是什麼樣的人?當然是中國人,而且是不一般的中國人。他是中國國民黨的已故領袖,也是當年中國領導抗日戰爭的中堅力量,是曾經的中華民國總統。這樣一個歷史人物留下的日記,放在哪裡最有意義?放在哪裡最有研究價值?什麼地方的人會對他最感興趣,最想研究?放在哪裡最有利於歷史研究?當然都是中國。那不遠萬裡、風塵僕僕、耗資不菲的第一批趕赴胡佛研究所但對之不能拍照只能手抄的中國社科院教授、民國史專家楊天石先生,以及來自台灣的一些研究者,應該對此最有體會。無論是大陸還是台灣,本來都應該能給蔣介石日記手稿留個最安全的地方,作出最有意義的保存的。 

  然而遺憾的是,蔣方智怡女士衡量了“保存管理的能力以及學術環境的公正與否”之後,將日記手稿選擇了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存放。我等遺憾之餘,又不能不佩服蔣方智怡女士選擇的明智。 

  作為蔣家後代,對日記的最大願望是什麼呢?是日記能安全完整保存,公正對待,並能體現日記的最大歷史價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