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根本較量 還看全球資源技術控制力

http://www.CRNTT.com   2010-07-24 08:14:11  


中國應從稀缺性和壟斷性的角度正視經濟發展面臨的技術瓶頸與資源供給約束
  中評社北京7月24日訊/在主要經濟體之間的競爭越來越集中到對技術與資源爭奪的今天,中國決不能滿足於經濟規模的持續擴大,而應從稀缺性和壟斷性的角度正視經濟發展面臨的技術瓶頸與資源供給約束。亟須在整合科技資源的基礎上加大對前沿技術的研發投入,並綜合運用國家力量工具確保在全球資源配置領域的一席之地。上海證券報上海外國語大學東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章玉貴文章如是說。

  世界銀行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去年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為4.9093萬億美元,高出德國1.5626萬億美元,僅比日本少1582億美元,約為當年美國GDP的34.43%。穩居世界前三。隨著中國經濟規模持續擴大,一段時間以來,中外專家普遍關注中國經濟何時超過日本乃至最終趕上美國,有的幹脆將中國的趕超時間表一再提前。特別在經濟神經歷來敏感的日本,部分學者和輿論更是格外關心中國會否在近期某個時候取而代之坐上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寶座。

  文章指出,其實,在主要經濟體之間的競爭越來越集中到對技術與資源爭奪的今天,簡單意義上的經濟規模比較,並不能準確衡量一國經濟實力尤其是國際競爭力的大小。譬如英國,儘管其去年的GDP只有2.1745萬億美元,但英國在全球金融、戰略產業乃至產品定價權方面卻是不折不扣的頂尖強國。假如把時空往前挪移170年,則當時中國GDP約占世界總量的33%,差不多是大不列顛帝國的7倍。但是中英兩國在技術與資源控制力上的實力對比卻剛好相反。當時兩國較量的最終結果是中國遭到了恥辱性的失敗。當然,歷史不能簡單地類比,畢竟今天的中國早已在全球政經版圖中占據重要一席,被廣泛視為將來可以平衡美國影響力的超級經濟體。筆者只想強調的是:主要經濟體之間的競爭,不外乎對資源與技術的爭奪,而今這個趨勢日漸明顯。因此,像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決不能滿足於經濟規模的持續擴大,而應從稀缺性和壟斷性的角度正視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技術瓶頸與資源供給約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