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一言難盡張申府

http://www.CRNTT.com   2010-11-21 10:45:41  


 
  在李大釗的影響下,他開始轉向共產主義,譯介了一些宣傳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文章。1920年初,他參與了組建中國共產黨的籌備活動;在“南陳北李”間奔走串聯。同年10月,與李大釗創建了北京共產主義小組,並將張國燾發展進來。此時還有樁“小事”值得一提。著名史學家趙儷生是張申府的學生,他在回憶錄中詳述了張申府親口對人說的這樁小事。這時李大釗是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張申府是館長室秘書,當館長不在時,由他代行館長事務。一次,圖書館一位滿口南方土語的青年圖書管理員交來一份繕寫的材料或卡片,因為繕寫得不夠工整,張回憶說,他客氣地要對方“請拿回去重作一道”,但看到對方臉上露出不快之色。這位青年圖書館理員姓毛,名澤東。趙儷生繼續寫道:“後來,我偶然讀到一本有關陳伯達的書,那里邊說,當陳初到延安,初與毛先生相見時,當毛得知陳是從北平出來的,他即刻打聽張申府的下落。足見毛先生一直將張惦記在心。”(《趙儷生高昭一夫婦回憶錄》,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61頁)

  1920年年末,張申府遵照陳獨秀的指示來到巴黎,在赴法勤工儉學的學生中發展共產黨員。正是在此,他介紹周恩來入黨,組成中共旅法小組;不久又與周恩來一起將正在探求新路的朱德發展入黨。1924年初春,張申府回國來到廣州,參與黃埔軍校的籌建,並任蔣介石的英、德文翻譯。正是由於張申府的極力推薦,周恩來回國不久便出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之職。

  但張申府身上始終有著濃重的文人氣質。1925年初,張申府出席在上海召開的中共“四大”時,因討論黨的綱領與人爭執而負氣提出退黨。儘管李大釗、趙世炎等反覆勸說挽留,但他仍執意持“在黨外來幫助黨工作”的立場。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者之一,他對其 “鐵的組織紀律性”似乎認識不足,相反卻表現出一種“合則即,不合則離”的精神特性。退黨後,張申府以教學和翻譯著述為生,但並未成為一位不問世事、埋首書齋的學者,而是始終堅持五四精神,以一位正直的知識分子的良知,為科學思想的傳播和民主政制的建立而奮鬥。1935年當國難當頭之時,他發起成立“北平救國聯合會”;在任教於清華大學的邏輯課上,他時時置“數理邏輯”於不顧,向學生痛斥當局的不抵抗政策;他曾是著名的“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的發起者與領導人之一,與當時的清華學生姚依林在西單亞北點心鋪樓上指導遊行。他因此被捕入獄,後雖經馮玉祥保釋出獄,卻被學校解聘。由於他此時已經退出共產黨多年,所以後來的 “歷史”在談到“一二.九”時,很少提到張申府,對他的重要作用更是絕口不提。歷史求真,委實不易。出獄後,他傾全力從事抗日救亡運動。在重慶,他參加國民參政會,發表大量宣傳抗日的文章,與其他民主人士配合中共連續發起憲政座談會,要求進行民主改革。他參與了民盟的組建工作,任中央常委兼華北總支負責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