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盧卡申科 歐洲最後的獨裁者

http://www.CRNTT.com   2010-12-25 10:15:57  


歐洲最後的獨裁者盧卡申科
  中評社北京12月25日訊/“我不是獨裁者,但威權統治是我執政的方式。”這大概是最近再次連任白俄羅斯總統的盧卡申科為自己辯解的“自白”吧。

唯一反對蘇聯解體的代表

  1991年在蘇共黨內強硬派在軟禁戈爾巴喬夫遭到一致反對時,身為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議員的盧卡申科明確支持強硬派,當蘇聯解體已無可挽回時,盧卡申科也是議會中唯一投票反對《別洛韋日協定》的代表。盧卡申科始終認為,大一統的蘇聯才是最好的選擇。
    
唯一保留克格勃的前蘇聯政權  
   
  蘇聯後期惡名昭著的克格勃在白俄羅斯被完整的保留了下來,甚至包括KGB的名稱。和前蘇聯克格勃一樣,它不僅是對外最高的情報機關,更是對內管控的終極武器,克格勃的人數、均不為外界所知,但幾位大學生私下發送含有盧卡申科諷刺漫畫的電子郵件,很快克格勃便破門而入,將這幾位“不肖子民”送入大牢。除了KGB,蘇聯時期有內務部主管的特殊警察部隊(OMON)也被完整保留,成為盧卡申科對內維穩的終極武器。
  
經濟持續12年7%的增長 總統親自掌控石油和武器出口營收  
   
  冷戰期間,作為北約對抗的前沿,蘇聯在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境內部署了大量精銳裝備,當蘇聯解體後,大量武器裝備、軍事製造產業等,卻留在了白俄境內。白俄轉而向西方世界出口蘇聯軍事遺產,帶來了不菲的收入,另一方面,俄羅斯出口歐洲的石油管線過境白俄,加上兩座蘇聯時期規模龐大的石油精煉廠,白俄將廉價的俄國原油加工成高價的工業柴油或其他產品出口歐洲。而所有的石油和武器出口收入皆由總統直接控制。 
    
盧卡申科時代 國有經濟對GDP貢獻比例常年保持75%   
   
  和其他獨聯體國家大刀闊斧推行全面私有化不同的是,白俄羅斯是原蘇聯地區保留計劃經濟體制最多的國家。盧卡申科基本沿襲了蘇聯時期的計劃經濟體制,有限擁抱市場經濟。在許多經濟領域,政府仍然進行較為有力的調控。農業依然是國營農場和集體農莊為主,占到全國農田總面積的82%,在08年以前,國有經濟對GDP貢獻比例一直保持著3/4。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