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品牌物品“中貴美賤”的身份學密碼

http://www.CRNTT.com   2011-07-05 11:52:55  


掙得比美國少,物價卻比美國高。這是為啥?
  中評社北京7月5日訊/“全社會大規模的身份重新界定的需求、個體對面子的重視和投資、商家對‘造假’的博弈、‘僭越’效應的存在,共同推高了身份物品的中美價差。品牌物品的‘中貴美賤’,並不奇怪。”東方網今日登出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高利民的評論文章“品牌物品‘中貴美賤’的身份學密碼”,全文如下:

  近日,《中國青年報》刊發的一則關於中國物價高過美國的報道里提到,一位中國年輕學者在離美回國時,特意穿上嶄新的行頭:9.9美元的Crocs鞋,39.9美元的Levi's牛仔褲,30美元的Tommy HilfigerT恤衫。而這些東西在國內的價格分別是499元、799元和799元。

  報道還稱:“國內一套3萬元左右的ARMANI西裝,在這裡只要500美元就可以買到;國內標價4.6萬元的ROLEX手表,在美國不到4000美元;一台國內50萬元左右的寶馬Z4標價只有21000美元。”在美國,不僅中國製造的產品遠比國內售價便宜,即使是美國製造,也出現了相同的情況,比如在加州一個機場商店買的美制風衣,價格不到北京賽特商場里同款風衣的五分之二。

  這些現象,就是所謂的“中貴美賤”了。不容忽視的是,這些叙述中的物品都是品牌物品,或稱“身份物品”。更貼切的表述是:對於身份物品,存在顯著的“中貴美賤”現象。

  那麼,原因呢?

  流行的解釋是,“商品在出廠之前沒有區別,真正的區別在於出廠之後”;“國內商品價格被推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於,藏在商品里由消費者買單的額外交易成本”;“最大的交易成本就是稅負”。

  將“中貴美賤”歸因為稅負,固然直觀,但恐怕過於輕易以至於輕率。稅負,只能解釋“中貴美賤”的一小部分,並且是不太重要的那一部分。

  原因還是發展,是經濟發展的“身份”後果,是經濟發展引致的大規模的社會“身份”重新界定的後果。邏輯如下:“身份”的重新界定,對應的是身份物品品類組合的爆炸性需求,當身份物品品類的增長趕不上需求的增長時,市場中現存的身份物品就獲得了超額的溢價。這,就是“中貴美賤”的根子所在。“中貴美賤”是大規模的社會身份重新界定所引發的經濟效應的一種。

  從農村進到城里,從國營轉入私企,從打工族變身創業者,從雇員發達成老板,從銷售外勤升職為管理經理,從朝九晚五切換成居家兼職,等等,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城市化,極大地衝擊了原有的“身份”體系,個人“身份”正經歷巨變和劇變,一個普通個體,十年之內換三份工是常態,這個大規模的身份的重新界定,形成了對身份界定物品的巨大需求甚至是渴求。經濟愈成長、人群愈分化、生活方式愈分蘖,“身份”界定的需求也會愈加速,其成長速度就會遠遠超出市場可供應的能力。也就是說,身份物品的供應會出現短缺,而短缺創造租值、短缺催生溢價。並非市場中現存的身份物品充分滿足了身份消費者們的需求,而是身份消費者們不得已的妥協賦予了這些身份物品超額的利潤。

  與“身份”相關的另一個範疇是“面子”,圍繞“面子”的投資和競爭所引發的關聯效應是“中貴美賤”溢價中的另一部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