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是什麼淡化了中秋

http://www.CRNTT.com   2011-09-09 14:42:19  


 
  究竟是什麼讓節日沒有了氣氛?學者、評論家乃至網友紛紛表示,今天生態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逐漸消解了傳統節日的氣氛,比如中秋,傳統的中秋節,人們坐在種滿桂花樹的院子裡,於萬籟俱靜之時,舉頭望明月,把酒問青天,但如今都市裡高樓林立、霓虹閃爍,想看月亮,可不是抬頭就有,現代化建設讓人與自然的距離越來越遠。再比如一家團圓,農業社會通訊、交通不發達,一家團圓顯得非常珍貴,人們千里萬里地奔波回鄉,只為一日團聚,但是現代通訊技術發達,溝通變得非常簡單,電話、網絡無處不在,節日的團聚也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所以,當傳統節日只剩下休閑和消費的時候,傳統節日的延續和傳承,也成了許多人思考和擔憂的問題?

節日傳承面臨危局

  現代社會的來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讓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面臨困境,但節日的傳承危局真的是現代化乃至城市化導致的?

  蘇冀並不這麼認為,他說:“從農業社會轉變到現代社會,生活方式變了,節日具體的形式也隨之而變,實際上,不僅在今天,在傳統時代節日習俗也是一直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但是其中所體現的價值並沒有變,比如說團圓、家庭、親情等,在任何一個時代它都非常重要,因為沒有這些,人們就會變得流離,變得沒有根。”

  真正導致這些基本的價值觀變化的,是畸形的城市化、畸形的現代化。蘇冀說:“一個社會普遍的價值觀,是經過無數年的積澱、演變而形成的,雖然說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表現,但有一些東西是不變的,比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所蘊含的家庭倫理、對祖先對歷史的尊重、對親情的重視,它是任何時代都需要的,農業社會需要,現代社會也需要。”

  但是不均衡的發展往往會破壞這些社會維繫的紐帶,蘇冀說:“人們怎麼在自然環境中生存下去,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但我們現在的生產方式沒有注重這個。自然注重平衡、均衡,不僅是人與自然,人與人、地域和地域之間也同樣如此。當今社會的人們蜂擁進入大城市,是因為鄉村和城市的不均衡,小城市和大城市的不均衡,資源、機會等都向大城市傾斜,如果在鄉村生活,可以和大城市獲得同樣的待遇、機遇,那麼人們還會紛紛背井離鄉、湧進大城市嗎?當然,這不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世界的問題,但在中國尤其嚴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