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陶短房:9.11 十年代價

http://www.CRNTT.com   2011-09-11 08:26:47  


 
  “9.11”的穆斯林屬性、中東屬性使得全球最穩定的產油區突然間成為不安定地帶,在連綿戰事和不斷社會動蕩下,曾給全球經濟帶來漫長“無危機時代”的低油價一去不複返,“9.11”前十多美元一桶的原油,一度衝到近150美元,如今也依然徘徊在90美元上下,這不僅提高了製造業、交通航運業的成本,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全球經濟版圖和格局,代價多少,殊難計算。

  “9.11”所摧毀的,不僅僅是一對世貿中心雙子塔,曾經富庶的伊拉克如今滿目瘡痍,而因供水系統在連年戰事中被破壞且無從修理,阿富汗農村人口的80%無清潔水源,本就不太平的也門,如今成了無政府主義混戰的屠場,原本多災多難的非洲因“基地”的戰略轉移,變得更加動蕩不安,阿爾及利亞軍校和尼日利亞阿布賈聯合國辦公樓的血案提醒人們,和強大的美國本土相比,這些發展中國家的建築,更經受不住恐怖分子蓄意的衝撞。

  隨著“9.11”而失去的,還有很多無形的東西。美聯社援引NORC公共事務研究所的民調顯示,如今有57%的美國人認為,“9.11”對他們的生活構成影響,這個比例甚至比5年前高出7個百分點;一些曾經目睹“9.11”的美國人至今仍對飛過頭頂的每一架客機格外關注,甚至不敢乘坐飛機,不敢接近機場;94%的受訪者稱,“9.11”以前認為天經地義的一些原則,比如個人隱私的不可侵犯,“門戶開放”,自由第一等等;10年間,55%的人嘗試對未成年子女解釋,“9.11”究竟是為什麼,但有45%的人至今難以啟齒。

  “9.11”是由帶極端穆斯林原教旨色彩的“基地”組織發起的,這讓很多人(美國人、歐洲人,以及其它地方的人)將穆斯林當成“罪魁禍首”,10年來,許多穆斯林飽嘗被打入另册的痛苦:為其他族裔所側目、提防,在公共場合受到“特別關照”,對他們的海關檢查也特別“周到”。不久前發生在挪威奧斯陸的血案,許多媒體和評論家第一時間的反應正是“穆斯林幹的”,瑞士立法禁止清真寺尖塔,法國不允許穆斯林女孩在公共場合戴面紗,英、德主流政治家高呼“多元文化已死”……這一切在10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政治不正確”,如今卻仿佛倒了個……如今,一些穆斯林團體在全美136個城市發起“為‘9.11’紀念日獻血”運動,希望在征集10000名穆斯林獻血者捐獻30000份血漿,以紀念在10年前“9.11”中遇難的3000名犧牲者。一位活動的組織者稱,許多穆斯林希望借此傾吐出壓抑10年的一句話“9.11”是一群暴徒發動的,而不是伊斯蘭教發動的。這句話真誠卻沉痛,明白地告訴大家:“9.11”讓人類社會付出的,是怎樣沉重的代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