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希臘公投,歐盟趕考

http://www.CRNTT.com   2011-11-03 10:59:57  


希臘公投震驚世界,歐洲金融面臨崩潰
  中評社北京11月3日訊/在歐盟終於艱難通過救助希臘的一攬子方案後,希臘突然於11月1日宣布將對此進行全民公投,此舉震動歐洲多國。知名評論員陶短房今日在大洋網撰文表示,“公投固然是希臘在搞,但真正趕考的卻是歐盟,很顯然,《里斯本公約》繞開公投關的做法將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而倘若各國在任何有關歐盟前途的重大意向上都效仿希臘,動輒以‘人民意志’為由公投,歐盟的前途將步步坎坷”。全文內容如下:

  11月1日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突如其來的公投決定,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驚濤駭浪,如果說最意外、最激動、最無法接受的一方,那恐怕非歐盟莫屬。

  從反應便可見一斑:歐盟輪值主席、抒困峰會和G20東道主法國總統薩科齊和歐盟抒困計劃最關鍵的歐元區國家、德國總理默克爾均在第一時間表示不滿,兩位領導人外加IMF總裁拉加德、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搶在G20峰會開幕前抓緊碰頭協調立場,據稱德、法均發出了“唯一表決選項是要不要留在歐元區”的狠話,而巴羅佐則在“四巨頭”碰頭會前夕公開向帕潘德里歐發話,敦促其接受10月27日通過的抒困方案,歐元集團主席容克則表示,如果希臘堅持發動公投,兩周前通過的、歐洲抒困基金繼續向希臘提供第六批援助資金計劃可能泡湯,且在公投結束前都不會再提供。法國總理菲永則直截了當地表示,希臘應“迅速決定自己是否還打算留在歐元區”、“歐洲無法長時間等待希臘公投結果”。

  道理是明擺著的:歐盟各國絞盡腦汁,努力協調,一周內連開兩次峰會,才總算咬牙通過了近乎飲鴆止渴的10月27日協議,因為這項旨在繼續救助希臘,避免其破產或拖垮整個歐元區的方案,等於公開承認了希臘一系列不符合歐元區標準的數據:2010年政府預算赤字占GDP比例高達10.6%,是《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所規定3%上限的3倍有餘;國債占GDP比例高達144.9%,是《公約》上限的兩倍有餘,按照《馬斯特裡赫特條約》和《穩定與增長公約》,這些表現本應受到懲罰,如今換來的確是長達兩年多、且不知將持續多久的巨資抒困。不僅如此,協議還用減記私人所持希臘債券的形勢,在事實上用歐盟的信用替希臘“賴賬”,更有甚者,歐盟還繼續透支自己的信用,試圖擴大歐元區抒困基金(EFSF)盤子,並將之杠杆化,說服IMF和世界其它主要經濟體(尤其是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向這個缺乏回報前景的“投資項目”大舉注資。就在希臘公投消息放出前夕,薩科齊還忙著給各“金主”打電話,EFSF負責人雷格林更全球狂奔尋求資金支持,如今希臘等於是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振聾發聵地高呼“我是可能隨時賴賬的”,此時上距10月27日協議通過僅4天,下距戛納G20峰會不過48小時,一邊忙著說服亞太“金主”,請他們相信“抒困的美好前景”、“同舟共濟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忙著應付國內反對派“不要外國臟錢”、“不要慕尼黑條約”的政治狙擊,薩科齊、默克爾等本就捉襟見肘、疲於奔命,卻從最意外的地方,飛來最致命的一錘,不光火才怪。最大的憂慮尚不在此。

  歐盟是一個鬆散的組合,自誕生之日起,“分權”和“集權”的對立就尖銳存在,而最大的考驗恰是“公投”:因為公投難以在各國闖關,激進一體化的《歐盟憲章》半途而廢;取而代之的《里斯本條約》將歐盟的聯邦國家色彩大大淡化,並試圖繞開公投門檻,但唯一繞不開的愛爾蘭公投,仍然絆了該公約一個跟頭;此次希臘公投,帕潘德里歐放到台面上的理由,就是“不能讓外國決定希臘人民的命運和未來”,而自金融危機爆發至今,五花八門的抒困方案之所以扯皮兩年之久,爭論的正是“能不能讓外國決定一國的命運和未來”,即是否應該改變目前歐盟“一國一票”和動輒需要全票通過的運行機制,讓這個效率低下的聯盟更高效一些,並為之付出犧牲部分主權(對小國而言尤其如此)的代價。公投固然是希臘在搞,但真正趕考的卻是歐盟,很顯然,《里斯本公約》繞開公投關的做法將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而倘若各國在任何有關歐盟前途的重大意向上都效仿希臘,動輒以“人民意志”為由公投,歐盟的前途將步步坎坷:是啊,如果說歐盟是一只大木桶,每個成員國都只是其中一塊木板,但倘每塊木板都隨時就“是否留在木桶上”進行內部表決,這只木桶就不免隔三差五地為隨時可能發生的漏水而提心吊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