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蔣何時才能“安息”

http://www.CRNTT.com   2012-04-10 09:38:16  


兩蔣陵寢衛哨交接的景象讓中外游客趨之若鶩。〈中評社李仲維攝〉
  中評社北京4月10日訊/俗話說“入土為安”,死後被埋葬,死者方得其所,家屬方覺心安。倘若屍骸懸而不葬,死者不能安息,家屬不得安寧。近日適逢清明節,關於“兩蔣”移靈事宜又在島內掀起爭議。目前蔣介石和蔣經國的靈柩分別停放在桃園縣大溪鎮的慈湖和頭寮,而前些年原本安排埋葬“兩蔣”的五指山“國軍”公墓的蔣陵至今不得其用,民進黨立委遂要求蔣家對移靈一事明確表態。其實,蔣家對於遷靈五指山可謂意興闌珊,如今民進黨方面舊事重提,“兩蔣”移靈是否會有新進展,兩岸各界頗為關注。

  中華民族素有“樹高千丈,落葉歸根”的傳統思想。生於斯,葬於斯,人對故土總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愫,似與生俱來般的自然和純樸。尤其對於離鄉背井的遊子來說,只有落葉歸根、入土為安才能求得肉體與靈魂的安息。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客死他鄉的人未能魂歸故土。中國近現代史的兩位名人─蔣氏父子便是典型例子。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至台灣,並誓言“光復大陸”。只是光復大計尚未成功,蔣介石和蔣經國已分別於1975年和1988年逝世。但二人的靈柩並未入土為安,據說是因為蔣經國曾有口頭遺願,希望父子二人歸葬故鄉浙江奉化溪口。根據當地習俗,人死在異鄉而又暫時未能歸葬老家的話,就先進行“浮厝”:靈柩離地三寸,在四個角墊高。採用這樣的殯葬方式,是為了讓子孫能在不破土刨墳的情況下,輕易地遷葬先人。目前停放在桃園縣大溪的“兩蔣”靈柩便是以“浮厝”的方式處理。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