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鄭永年:中國要有自己的民主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5-03-17 10:51:35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 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3月17日訊/“如果說抵制任何形式的民主的發生在政治上並不可行,甚至會導致政治的失敗,不加選擇地引入西方式民主,也會導向同樣的結局。如果說民主不可避免,民主也不可避免是多元的。未來的歷史會告訴人們,贏得最終勝利的,是那些能夠找到符合自己國情的民主模式的社會。”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今天撰文《中國要有自己的民主選擇》如是說。詳論如下:

  中國所面臨的民主問題也是一般民主政治研究中的重要命題,即西方國家的民主體制,是在本國社會政治條件下、在當地政治歷史實踐中所產生的制度性結果,是符合西方文化和實踐的制度形式,還是對世界各國都具有普遍意義?
 
  這裡就引申出幾個相關的重要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西方社會和東方社會,是否具有不同的民主觀?即使在西方,人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也存在很大分歧。亨廷頓代表一種觀點,認為民主的價值觀、模式、內涵只有一種,是西方文化的產物,其他的文化傳統,如儒家和伊斯蘭文化,是不支持民主制度的。
 
  亨廷頓的文化決定論當時受到了很多挑戰,其學生福山(Fukuyama)就不同意這種觀點。福山著文《歷史的終結》,提出西方民主是人類最終的政體形式,不僅具有普世性,且必然擴展到世界各個角落。就東亞民主來說,福山借用了當時美國哈佛大學華裔學者杜維明關於儒家文化研究的個別觀點,認為儒家文化有兩個層面,一個是王權儒家文化,代表的是專制文化傳統,另一個層面是日常生活中的儒家文化,這部分可以與西方的民主文化相銜接。
 
  福山據此認為,東亞國家20世紀80年代後之所以會走上民主化道路,是因為日常生活中的儒家文化傳統,與西方民主文化傳統接軌了。福山儘管因為此文而名聲大噪,但此後幾乎一直在修正此文的觀點。近年來,有鑒於西方民主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之後所面臨的困局,他甚至開始出現批評西方民主的傾向。
 
  2014年9月,福山為其《歷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再版寫了一篇代序言:“民主依然挺立在歷史的終結處”。儘管他還是基本堅持原來的立場,但其論證仍然從意識形態出發,而非從經驗證據出發。福山的觀點反映了西方學者對民主作為意識形態認同和政治實踐的弊端之間的深刻矛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