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文化觀察:古根海姆模式是博物館帝國主義?

http://www.CRNTT.com   2016-05-05 18:09:48  


  中評社北京5月5日電/在過去30年裡,全球大大小小的博物館都投入到翻新和擴建館舍、收購和修護藏品、策劃並推廣贏利活動以及擴展並充實服務的項目中。以“收藏、展覽、科研、教育”為主的幾大博物館傳統職能被不同程度地弱化,而新生的“經營”功能正悄然蔓延開來。

  “古根海姆模式”:麥當勞式的營銷策略

  中國文化報刊文說,1959年,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正式揭幕。1988年,托馬斯·克倫斯出任館長,博物館通過打造和出售自身品牌,在全球各地建設分館,不斷積累資源和知名度。這樣的營銷策略被稱作“古根海姆模式”,換言之,就是如麥當勞一樣的連鎖加盟方式。古根海姆博物館負責提供品牌使用權,決定建築方案,指派博物館管理層,以及出借展品和協助策展;而當地投資方則需要繳納加盟費,並承擔土地購置、場館建設、實際運營等各項具體費用。西班牙畢爾巴鄂分館、德國柏林分館及美國拉斯維加斯分館都在這一時期成立。此外,位於意大利威尼斯的佩姬·古根海姆收藏館業已存在。目前,芬蘭赫爾辛基分館和阿聯酋阿布扎比分館仍在規劃中——它們共同構成了龐大的古根海姆博物館網絡。

  需要注意的還有一個舉措。2000年,古根海姆博物館與俄羅斯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國家博物館正式建立合作機制。2001年,古根海姆又迎來了奧地利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三大博物館的聯盟,將文化機構間的國際合作提升到新的高度,實現了藏品資源和學術潛力的互補與共享,擁有了更為完整的展覽線索和更加廣泛的觀眾群體。

  “吃螃蟹”的盧浮宮:公立博物館的商業化轉型

  國家財政撥款一直是盧浮宮博物館預算支出中最大的部分。但是,近年來,政府對國立博物館的補貼有逐漸減少的趨勢;相比之下,來自門票、特許商品經營、場地出租和外部贊助等各種款項收入,已經占到盧浮宮可支配資金的半壁江山了。

  在盧浮宮的商業化轉型過程中,最具爭議的事件是大型綜合性合作項目“阿布扎比盧浮宮”。2007年,盧浮宮宣布,將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設立分館。這一計劃被列入兩國政府簽署的一個為期30年的協議,價值超過10億美元,其中大約一半用於負擔“盧浮宮”品牌的冠名權,另一半用來支付展覽策劃、展品租借和專家顧問等費用。此外,盧浮宮還和其他國家的博物館開展多種類型的合作,把法國國寶級藝術品送往世界各地展覽,加強在科研、管理和公共政策領域的交流互鑒。

  2003年,美國暢銷小說《達·芬奇密碼》出版,故事以盧浮宮為背景展開,在拍攝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時,盧浮宮借此商機將場地出租給劇組。2006年,影片上映後,為盧浮宮營造了出其不意的宣傳效果,博物館參觀人數在這一年創下新的紀錄,尤其年輕觀眾更是前所未有地占到四成。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