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王旭東:一定要回到中國 敦煌學就快完了

http://www.CRNTT.com   2016-08-27 00:15:49  


敦煌研究院院長、研究員王旭東。(中評社 杜博強攝)
  中評社北京8月27日電(記者 杜博強)敦煌研究院院長、研究員王旭東昨天在一個公開論壇上表示,我們不要狹隘地把敦煌文化變成中國自己的,它一定是世界的,是人類的文化遺產。我們需要國際學術界共同來研究敦煌,敦煌學一定要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學問,如果敦煌學一定要回到中國,回到敦煌研究院,那麼敦煌學就快終結了。 

  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主辦的“北大國發院博士論壇”第27期在北大國發院朗潤園舉辦,王旭東以“守望敦煌——來自絲路的盛世餘音”為題進行了專題演講。

  王旭東說,從上世界80年代開始就有類似的說法,認為“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日本”,之後又變成了“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國外”。他表示自己更為贊同季羨林的表述——“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世界”:“我們不要狹隘地把敦煌文化變成我們自己的,它一定是世界的,它是人類的文化遺產。”

  但王旭東也在講座中坦承,國內的敦煌學研究速度非常快,顯得日本、歐洲的研究者越來越少,研究力量不足,國外的敦煌學在萎縮,顯得後繼無人。但依然需要國際學術界共同來研究敦煌,把敦煌放在絲綢之路文化交融大背景下研究,放在不同文明交融互鑒的大背景下研究,把它放在當今世界現實背景下研究。僅僅靠中國的學者,不足以全面地認識這樣珍貴的歷程。

  “我們一定要有一種開放的胸懷,唐代就是開放的,外國人可以在中國做官的,清代也有外國人在中國做官。今天敦煌學一定要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學問),如果敦煌學一定要回到中國、回到敦煌研究院,那麼敦煌學就快終結了。”

  王旭東表示,一個學問如果想做大,資源一定是共享的,封閉資源就是心態封閉保守。把這些資源分享出去,讓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背景的學者,從各自的這個角度研究它,那樣出來的就是豐富多彩的研究成果,敦煌的價值就可以被挖掘得更加深入。

  他還引述自己在敦煌研究院做國際交往的感受時說,我們要建立國際化的平台,吸引甚至培養更多的國外年輕學者來關注和研究敦煌,用他們的語言來講敦煌的故事,用他們的語言來講中國的故事,這樣我們的文化傳播才是有力量的,才是可持續的。如果用我們的語言、用我們的文化背景視角給他們講中國的故事,他們聽不懂,有時候還可能存在逆反心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