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黃偉哲:中華文化大復興 儒道佛具強大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17-12-30 00:05:26  


儒家文化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為本,文化核心是倡導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
 
  “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高尚的人,經正道獲得財富並且有意義運用財富,成就自身的道德和事業。沒有道德的人,從非正道攝取財富及肆意地揮霍財富,最終以貪賍枉法或付出生命為代價。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致富準則,在當今的經濟秩序中有重要的現實價值。即,財富來源旣應合法也應合理 ,才屬於有道德的致富方式。這種道德上的主張對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以上的例子都是儒家關於人與社會的論述 。儒家各類經典中,說教均以五倫中的十種關係為對象;論述的內容均圍繞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所追求的真理始終指向天下大同,即高度和諧的社會。
  
  歷來,儒家文化普遍地被定性為仁、禮的文化。然而,倡導仁禮的最終目的均是為了建立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本質上,儒家文化是人與社會和諧的文化 。這樣的定性最準確也最客觀。
 
  幾千年來,中國社會總是在動亂與大治中交替運行,沒有長治久安的和諧社會。歷史的起伏,令人質疑依照家文化的理念,能否實現天下大同的和諧社會?實際上,和諧社會必須有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及人與宇宙的和諧,三大條件缺一不可。而儒家所推崇的人與社會的和諧僅是其中之一。
 
  歷史的經驗,每逢人與自然或人與宇宙有衝突(自然災害、天象變異等),導致人與社會和諧被破壞(災難失控、演為人禍),並引致社會動蕩甚至大亂。尤其,在智力愚昧、知識落後及訉息封閉的時代,社會和諧的狀態更脆弱。這可以理解,為何儒家 文化最興旺的時期,均出現於天人和順、天下太平的歷史時期,以及歷來為何會有儒家適用於治世之說。
 
  不同歷史時期,儒家文化受到不同的、極端的對待---尊儒或非儒、推崇或貶斥、肯定或批評。其中原因:一.儒家文化被視為政治工具。當社會處於安定繁榮的時期,儒家文化被利用於維持社會的和諧穩定而備受宣揚。當社會處於內憂外患的時期,儒家文化因為化解社會矛盾失靈而受非議或遭拋棄。二.儒家文化被時空錯位地看待。儒家文化產生於幾千年前,經歷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殖民地半殖民地社會,資本社會及社會主義社會。如果,以某特定的社會背景為參照,來衡量儒家文化,必然出現偏見和誤解。例如,儒家文化在近代曾被貶斥成為封建倫理道德及封建階級專政的文化。
 
  當今,儒家文化再受到高度重視,儒家文化已經跨越國家、民族、文化的界限並且正推廣至全球,受到世界性的推崇。儒家文化之所以受到廣泛的追捧,是因為其精神理念具有普遍性的價值。現在,全球大趨勢正朝向和平與發展,人類大趨勢正形成命運共同體。因而,無論在國內社會或者國際社會,儒家文化的人與社會和諧的思想精神,對建構更為理想、更高層次的和諧社會都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和諧社會必須有三大支柱支撐才能平衡與穩定。除了人與社會和諧之外,另外兩大支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及人與宇宙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是指人與天地自然運行法則協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