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兩岸融合發展的經濟維度

http://www.CRNTT.com   2021-09-26 00:02:37  


圖2:2000-2020年台灣對大陸(含香港)貿易順差及其占GDP比重
 
  1980年代末兩岸逐漸恢復經貿交流,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也發生劇烈變化,原本較為穩定的對美經貿依賴關係、台灣產業結構及其生產布局,也隨著“冷戰”結束、大陸崛起、以及全球分工網絡勃興而有所改變。兩岸在比較利益條件基礎上極易形成高度互補關係,台灣具有資金、技術與國際聯繫的優勢,具備良好工業基礎的大陸可為台灣廠商提供豐富的自然資源、充沛勞動力與廣闊市場。

  2000年後兩岸加入WTO,台灣廠商在大陸的布局與產業集聚越趨成熟,促成“台灣接單、大陸當地加工生產出口”的區域產業分工格局與互補貿易模式,大陸逐漸成為台灣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市場(參見圖1)與海外生產基地,台灣籍由對大陸投資帶動兩岸貿易獲得龐大順差並推動島內GDP的增長(參見圖2、表1),另一方面通過“台灣-大陸-歐美日”的三角貿易創造可觀的服務貿易盈利。自1990年代至今,台灣外貿對美國的依存度逐漸降低,對大陸的出口依存度逐年升高。

  從以上圖表可以看到,兩岸貿易對台灣經濟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性影響,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兩岸貿易對其整體貿易具有舉足輕重影響,台灣對大陸出口占其出口總額近半壁江山;二是對台灣貿易平衡具有重大影響,若沒有對大陸的貿易順差,台灣整體貿易將會出現逆差;三是對台灣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大。根據GDP計算方法,貿易順差是GDP產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表1可以看到,進入21世紀以來,台灣在兩岸貿易中獲取的順差對其GDP增長的貢獻率平均每年都是很高的,而且是世界其他任何經濟體不可比擬的。上述三個方面充分證實了一點,即台灣經濟增長離不開大陸經濟的支持,這也就是一種宏觀經濟融合性的顯現。

  二、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的中觀視角

  台灣經濟增長離不開大陸,不僅僅是傳統貿易所致。根據我們有關測算,台灣出口大陸的貨品約80%是資本財,亦即兩岸貿易具有“投資拉動型”特點。因此,基於約八千個台商大陸投資項目就形成了以兩岸產業分工合作為內涵,以產業鏈或供應鏈為形式的兩岸產業分工合作,亦即兩岸經濟融合的中觀層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