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汪毅夫:紅軍台胞女英烈施英

http://www.CRNTT.com   2022-04-29 00:05:50  


圖一,張愛萍將軍親筆信(來源:涂志偉提供)
  中評社香港4月29日電(作者 汪毅夫)2019年4月,我在《漳州振成巷的台灣孩子》一文寫道:“漳州振成巷曾住著汪、施等台灣人家。受長輩教育和抗日、革命思想的影響,漳州振成巷的台灣孩子傾向進步”,“1930年2月,漳州振成巷的台灣的孩子汪瑞椒、汪瓊英、施月英、施月娥、施月霞等參加‘台灣解放運動犧牲者救援大會演藝會’,義演話劇《民族魂》《血濺竹林》。演藝會職員曾遭‘軍人圍毆’和‘奸人告密’,日本駐廈門領事館接獲密報,派‘日本奸人’趕赴漳州,欲行逮捕。漳州振成巷的台灣孩子也許完全不知道,她們的名字、她們的活動被寫進了日據台灣當局警務局的情報裡。”這裡所記施月英是施家姐妹裡的大姐,當年16歲。施家姐妹的父親施至善是台灣彰化人,台灣共產黨黨員、台灣文化協會成員,當年居住在漳州振成巷(又稱枕頭巷)。1932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攻克漳州。遵照施至善的志願,中共地下黨組織安排施至善夫婦及其一子四女到了中央蘇區。在蘇區,施至善一家得到劉伯堅、羅榮恒、鄧子恢、周恩來等紅軍將領和中共領導的關愛和照顧,施家後人至今感念。施至善改名施紅光,被分配在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工作,參與籌建“反帝總同盟”(又稱“反帝擁蘇總同盟”);施月英改名施英,與妹妹施月娥一起在瑞金紅軍特科學校擔任政治文化教員。施英并參加了中央蘇區的土地革命和反“圍剿”鬥爭。1935年,施英在反“圍剿”鬥爭中失蹤,時年21歲。

  1963年,時任中央軍委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的張愛萍上將,親筆致信漳州市人民委員會(即人民政府),證明施英的革命經歷和為革命犧牲的事實(圖一)。張愛萍上將寫道:“施英原是江西瑞金的紅軍學校擔任文化教員一類的工作,當紅軍長征,她在何處我就不知道,因為我當時在前方,并未與她在一起。如她與劉伯堅同志在一起,很可能是犧牲了,但亦有可能被俘。我記得:施英與其妹施月娥(現在漳州)同一老區工作,月娥或許知道她下落。施紅光是應該予以照顧的。親啓不復。敬禮 張愛萍。”1983年7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施英為革命烈士,并頒發《革命烈士證明書》(圖二):“施英同志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壯烈犧牲,經批准為革命烈士。特頒發此證,以資褒揚”。紅軍台胞女英烈施英犧性後,其家人作為定居大陸的台灣省籍同胞,數十年來為抗日、革命、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傳承烈士的精神、秉持忠厚的家風,令人欽佩!

  附帶言之,我寫作本文時懷揣著對紅軍台胞女英烈施英崇敬的熾熱情感!又,本文寫作過程中,得到方麗雲、施秀雄、涂志偉和趙月英等漳州友人的指導和協助,謹此鳴謝!

  (作者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