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教育部門的GDP主義及其後果

http://www.CRNTT.com   2009-01-20 12:15:30  


  中評社北京1月20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刊載鄭永年文章“中國教育部門的GDP主義及其後果”,文章指出,中國的教育部門為什麼追求教育GDP?首先是因為從教育主管部門到各類學校校長,其身份最主要的是官員,或者說他(她)們追求的是官員身份,而非專業教育家。在任何國家,教育部門是最講求專業精神的,但在中國看不到。全文如下: 

   無可否認,中國的教育部門也一直在追求GDP主義。GDP主義處處可見,大學升級(從各類中等技術學校、學院升級為大學)、大量擴大招生、大學合并、大舉興建大學城、重量不重質的教師業績評估、孔子學院的大躍進等等,不一一而足。

  如同經濟部門一樣,GDP主義使得教育方方面面的“產值”上去了,但也產生了無窮的惡果。這些惡果不僅制約著教育部門本身的進步,而且也制約著中國人才的質量。因為和其他部門不一樣,教育部門關乎於百年人才大計,不當的教育制度自然影響其所培養的人才的質量。

  再者,這些惡果不僅制約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且也制約著中國的國際軟力量的發展。本文并不列舉教育GDP主義的種種負面效果,而是局限於教育升級擴招和孔子學院來分析其這些方面的影響。

  熟練工人急需培訓

  先以升級和擴招為例。為什麼要升級和擴招,教育部門的正式說法是,這是為了使更多的人獲得教育機會。隨著社會的進步,更多的人是要獲得教育的機會。

  這并沒有錯。但教育不僅僅是要培養人才,而是要培養有用的人才。教育部門一方面追求產業化,但另一方面教育部門培養的人才是最不合符市場需要的。就是說,在教育部門進行所謂的教育改革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考慮到社會經濟的需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