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解讀北京近來反西化的背景及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09-03-27 08:23:21  


 
  再其次是極左勢力大舉反彈。例如去年12月,被稱為左派大本營的“烏有之鄉”,借紀念毛澤東誕辰發出倡議,要把“緬懷毛主席日常化”。最令外界震驚的是,該網站還刊登一篇長達4萬字的文章,指溫家寶的政治和思想觀點一直受到中共改革派、前總書記趙紫陽的影響,“已經不宜於再擔任國務院總理”。

  此外,知名網站“豆瓣網”亦常常刊發過激言論,顛覆官方思想,仔細看一下該網站裡被解散的討論小組便可發現他們關注的話題:“炎黃春秋小組”、“南方周末小組”、“北方周末小組”、“民主社會主義小組”、“文化大革命小組”、“悼念張志新小組”、“哈維爾小組”等等。而這些來自左、右的言論,在北京看來,不只是對意識形態尺度構成挑戰,也對和諧穩定造成衝擊。

力避所有失敗的經驗

  有人認為,中共目前的立場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政治取向,有左反左,有右反右。至於改革,則在向後轉。實際上並不盡然,中共從未放棄政治改革的努力,只不過在西方政治家看來,這種改革沒有觸及根本,充其量算是“改良”。其實就在中共十七屆二中全會期間,北京還推出兩項有關政治改革的文件,一是《關於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二是《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前者事關提高政府效率,後者則是為了優化政府機構。

  自鄧小平以來,中共領導人在政治改革問題上即反覆強調“探索”。探索了30年,雖然還將繼續,但結論似乎已經有了,那就是堅持黨的領導,並且擁有一個堅強的中央政府進行重大政治決策,中國已經取得的經濟成果以及民眾的認可程度,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平心而論,國家的社會體制也並非只有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封建體制及政教合一等這麼幾種,民主的絕對價值也並非能覆蓋在一切價值之上。有著同樣東方文化背景的韓國、新加坡,都走出了一條不同於西方的現代化之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並非不是一種選擇。

  正是因為如此,中國的政治改革之路才越走越艱難,越走越小心,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前功盡棄。他們所以在務虛的討論上允許大膽放言,而在務實的操作上極為低調和謹慎,就是基於這種擔心。除了擔心還有掙扎,既要繼續“探索”,又要“堅定不移地”;既不否認“民主是個好東西”,又要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來與西方劃清界限。矛盾的結果只能建立在這樣的表述之上:“政治體制改革是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必須深化政治體制改革。”

  此外,北京對西方民主制度的揚棄,除了政治理念因素以外,還有一些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所謂“民主經驗”令他們格外警覺。例如“台灣經驗”。台灣雖然歷經20年的民主改革實踐,西方式民主依然未能成功地移植過來,所以就出現了陳水扁這個貪污犯,政府拿他束手無策。其他民主政體也似乎沒有給國民帶來多少實惠,比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菲律賓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