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鄭永年:中國改革,解放思想仍是關鍵

http://www.CRNTT.com   2009-05-07 11:32:49  


 
漸進改革變成頭痛醫頭

  問題在於,為什麼改革沒有突破?原因有很多,但有三個相關的因素非常重要。一是中國的改革模式,就是漸進改革。漸進改革就是鄧小平所說的“摸著石頭過河”。

  在很長時間裡,漸進改革模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改革有個明確的方面,一旦確定方向,那麼就一步一步地踏踏實實地往前推進。就是說,一旦目標確定,那麼就要動員一切可能的資源去達成那個目標。市場經濟體制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但是,漸進改革也逐漸地發展成為為了漸進而漸進。在很多官員那裡,漸進變成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改革。這樣的改革本身就決定了很難有突破。

  第二個相關的因素就是缺乏思想。從本質上說,思想危機才是中國改革面臨的真正危機。從表面上看,中國並不是沒有思想。從社會思想的角度看,現代的中國社會和晚清社會並沒有多大的區別。

  說百家爭鳴並不確切,因為各種思想並沒有真正的交鋒,大家各說各的話,各自尋找社會支持力量。但說“百家”是非常確切的,什麼老左派、新左派、民族主義、新保守主義、自由主義等等都在大行其道。

  但是,“百家”思想的出現並不見得中國沒有思想危機。

  “百家”思想具有幾個明顯的特征。首先,很多思想實際上是舶來品。有太多的人從海外進口思想,而不是從觀察中國的實踐來發掘和發展思想。一些人往往從概念出發,試圖用蘋果(西方)的理論來解釋橘子(中國)和改造橘子。從本質上說,這些舶來品思想沒有現實可行性。

  第二個特征就是思想和權勢的結合,就是說,思想往往是為權勢階層說話。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成為了權勢的“有機知識分子”(意大利新馬克思主義者葛蘭西語)。在這樣的情形下,很容易理解總理溫家寶多次呼籲“窮人經濟學家”的誕生的原因。

  在中國社會,權勢階層從來不缺有機知識分子,但大多數弱勢社會群體如工人、農民和農民工是沒有本身的有機知識分子的。

缺乏能解釋中國現實的思想

  第三個顯著特征就是思想的極端化。例如左右派各自的定位就是這樣。左派看到改革出現了一些問題,就往往想著要往回走。因此,左派話語的主題詞經常是和毛澤東思想、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聯繫在一起的。其核心說穿了就是政府萬能論。

  無論是這些主義還是政府萬能從前發生過作用,但要把它們放在今天的中國環境裡,就非常成問題了。

  另一方面,所謂的自由派也一樣。在經濟領域,西方新自由主義一直很盛行,是市場萬能論,或者政府無用論。似乎一旦沒有了政府或者政府從經濟領域“滾蛋”了,什麼問題都可以解決了。

  在政治領域,自由派一提到政治改革,就是多黨制,似乎除了多黨制,就沒有其它政治途徑了。無論左右派,都有不少的原教旨主義者,並且越來越極端,也越來越具有烏托邦主義色彩濃厚。

  因為利益的多元化,“百家”之間的不同聲音儘管也屬正常,但恰恰說明了改革思想的匱乏,就是那種切實能夠解釋中國現實、改造中國現實的思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