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邓聿文:金正恩后的朝鲜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1-12-29 09:32:45  


金正恩
  中評社北京12月29日訊/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去世是地缘政治的一件大事,受到了国际社会尤其是有关各方的高度关注。目前来看,朝鲜的政局还较稳定,接班人金正恩的权力基础正在巩固。但世界关心的问题是,朝鲜在金正恩掌控下会否实行改革开放,结束朝鲜极度孤立的状态?新加坡联合早报昨天登载邓聿文的文章“金正恩后的朝鲜走向”,就此进行了分析: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去世是地缘政治的一件大事,最近受到了国际社会尤其是有关各方的高度关注。在中国迅速为朝鲜“背书”后,目前来看,朝鲜的政局还较稳定,接班人金正恩的权力基础正在巩固。朝鲜官方已称其为“革命武力的最高领导人”,军方也开始宣示效忠于他。金正恩则表示,将继续其父的“先军政治”路线。

  金正日之死为这个极度封闭的国家带来一丝变革的希望。国际社会尤其美、日、韩等国除了静观事态的发展外,並未採取恶化局势的举动,这自然跟中国的对朝态度相关。但另一方面,国际社会也在猜测和评估金正恩控制下的朝鲜可能的变化。其中一个延续多年的问题是,朝鲜在金正恩掌控下会否实行其父时期不可能实行的改革开放,结束朝鲜极度孤立的状态?

朝鲜內部缺乏变革紧迫性

  要准确地预测朝鲜今后走向相当困难,我倾向认为,金正恩领导下的朝鲜也不大可能向世界打开国门,推行改革开放,至少在其“三年守孝期”,这种可能性很小。可从朝鲜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后果两方面来分析。

  先看变革的必要性。但凡改革路线的推行,除了与领导人的思想、胆识、手腕有关外,起決定作用的其实是社会內部是否存在这种变革的需求。如果內部没有需求或者需求不強烈,即使领导人对未来有很強的危机感,也不敢贸然发动一场大规模的社会变革运动。因为变革进程一旦开启,其后果就殊难预料,特别是在当前的网络时代。除非统治者能夠完全做到控制变革的节奏与进程,这就需要一个绝对权威的领导者。以当年毛泽东的威望,在文革后期尚且无法做到这点,控制局势,何况现在专制国家的领导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