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希臘憑什麼一直“理直氣壯的賴賬”?

http://www.CRNTT.com   2015-03-16 12:14:30  


  中評社北京3月16日訊/希臘官員威脅稱,希臘在歐元區不可或缺,一旦希臘退出,歐元區最終將崩潰。其實,自2010年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希臘一直在用"不救助就退出歐元區"這招換取救助資金。事實是這樣嗎?國際問題分析員文昊對這一問題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自希臘激進左翼聯盟政府上台後,就開始"理直氣壯地賴賬",“希臘大爺”在短時間內作出各種令人瞠目結舌的舉動。

  在今天的全球市場上,希臘成為了風行一時的熱門話題。自希臘激進左翼聯盟政府上台後,就開始“理直氣壯地賴賬”,總理齊普拉斯在短時間內作出各種令人瞠目結舌的舉動。

  事實上,希臘欠債不還早有傳統,希臘人民從來不把欠債不還當回事。

做假賬“混入”歐元區

  希臘的債務危機還得從2001年說起。當年,希臘花盡心思加入歐元區,甚至不惜隱瞞自身的債務情況。

  根據歐洲1992年簽署的《馬斯特裡赫特條約》,歐洲經濟貨幣同盟成員國必須符合兩個關鍵標准——預算赤字不能超過GDP的3%和負債率低於國內生產總值的60%,而當時的希臘不能滿足這兩個條件。

  但在“高手”高盛的包裝下,希臘掩蓋了一筆高達10億歐元的公共債務,以符合歐元區成員國的標准。這樣,希臘在2001年“混”入了歐元區。為此,希臘政府支付給高盛集團3億歐元的傭金。

  2009年,希臘新政府披露了上一屆政府隱瞞大量財政赤字,財務造假的小把戲,當時希臘的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已高達12.7%,遠高於歐盟規定的3%的上限,公共債務餘額占GDP的比重則高達110%。

  2010年1月底2月初,貨幣掉期交易即將到期,高盛聯合美國對衝基金大肆做空希臘債券,希臘債務危機由此開始,也揭開了歐債危機的序幕。

  希臘經濟缺乏內生增長力,工業產值只占GDP20%,支柱產業是船運、旅遊、零售和商務,因此,長久以來希臘通過在歐元區發行國債作為國內財政的重要來源,而財政主要用於國民的福利和基礎設施建設。在希臘,其社會福利不僅高昂且名目繁多,每年政府都要為公務員福利撥出數以十億計的款項。

  由於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福利基本無收益,希臘政府通過國債所募集的資金收益率也較低。償債能力有限的希臘政府通過以債養債,將債務雪球越滾越大。

  據希臘統計局的初步數據顯示,2011年希臘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占GDP的比重分別達到9.4%和165.3%,遠遠超出了歐元區的紅綫。

  正常情況下,如果經濟能夠快速企穩,其經濟發展增速高於其融資成本(即國債利率),那麼這種模式即可繼續循環下去。當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時,希臘的滾雪球游戲終於走到了盡頭。

  船運、旅遊等支柱產業萎靡不振,償債鏈條斷裂。2003-2008年,希臘經濟的年平均增長率是4%,但受金融危機的衝擊,希臘從2008年起陷入經濟衰退;2009年GDP增長率為-2%;2010年這一數據為-4.4%;2011年經濟繼續惡化,GDP增長率為-6.8%。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