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蔡英文兩岸政策論述能突破困境嗎

http://www.CRNTT.com   2017-09-16 00:08:54  


 
  然這樣政治善意卻又被其內政作為採取一系列“去中國化”措施所抵消,被批評為歷史“台獨”、文化“台獨”、教育“台獨”、司法“台獨”等柔性“台獨”;同時採取去國民黨化、去蔣化、去孫中山化、去孔化、去鄭成功化舉措,挖空刨除在台灣的“中國元素”。這種內外有別的政策表述與矛盾對立政策組合,並沒有產生政策善意的加乘效應。蔡英文當局在內政領域治理的“去中國化”策略 ,與兩岸政策論述主張維持現狀的“模糊化”策略,相互衝突抵消政策效應。因此,即使最近綠營地方領導人紛紛拋出“親中愛台”、“和中愛台”及“友中愛台”之說,陸方也難以信任而持“聽其言、觀其說”之態度。

  蔡英文當局在外交政策領域方面,也出現善意相互抵消現象。例如2016年首次參與世界衛生大會時,代表與會者在會場演說中全程使用“中華台北”,並無出現台灣、“中華民國”字眼,採取溫和理性且相當克制表述;同年宣佈不會以政府名義推動參與聯合國活動,避免刺激大陸當局。這些自制自我限縮作為,均遭獨派抨擊未能揭櫫台灣名義,不利台灣主體意識發展。然而,蔡英文當局又主動要求更改駐日、駐美代表處名稱,大陸當局抨擊此變更名稱舉措,形同破壞兩岸現狀,頗有為台灣正名之嫌。

  “台獨”激進主義路線上升

  一、巴台斷交與台灣外交困境

  蔡英文當局面臨台巴斷交,儘管表達憤怒、遺憾及嚴重抗議,並宣稱不排除調整失衡的兩岸關係,以安撫泛綠支持者;但並無像扁政府爆衝走向“一邊一國論”及推動正常“國家”運動。面對斷交風潮,蔡英文當局遭遇雙重困境,若過於溫和回應恐被抨擊政策軟弱及領導無方;然若採行激進路線攻擊報復,恐掉入武統陷阱,證明和平統一無望論,一旦民進黨犯戰略錯誤、破壞現狀,武統威懾就找到師出有名的合理藉口。

  巴拿馬基於其國家發展及國家利益認定,終止與“中華民國”長達107年“邦交”情誼,選擇與大陸建交具有幾層意義:首先,大陸和平崛起綜合國力上升。大陸國際地位與政經影響力攀升,既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全球經濟力第二、軍事力第三,坐穩第二強權位置,引進大陸勢力可消解美國的影響力。其次,內部經濟發展及經貿利益需求。大陸為巴拿馬運河第二大使用國,對巴國金融、電信和物流等產業發展有助益。“一帶一路”戰略覆蓋拉美國家,雙方可建立緊密經濟夥伴關係,並非簡單金援問題。最後,鞏固巴拿馬運河戰略地位需要。該運河實際是由美國介入主控,大陸已和尼加拉瓜合作另建一條連結太平洋與大西洋的新運河 。為避免巴拿馬運河被尼加拉瓜運河所取代,馬政府執政時期巴國已主動表達願與大陸建交,唯當時兩岸因具“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外交休兵彼此不進行互挖牆腳,故巴國無法與大陸順利建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