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十八大以來對台戰略成果

http://www.CRNTT.com   2017-10-16 00:04:27  


 
  第二次重大突破則是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在新加坡舉行的習馬會。

  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用習總書記的話說,“兩岸領導人見面,翻開了兩岸關係歷史性的一頁。”過去兩岸關係起起伏伏,有軍事對抗、政治對峙,兩岸的政治和解一直沒有完成。此次兩岸領導人的會面、握手、舉行會談,意味著台海兩岸以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為政治基礎在政治結構上已經完成了正式的和解。這是兩岸政治大和解的標誌性事件,也為以後和平解決兩岸問題打開了大門。

  從雙方主管兩岸事務的機構負責人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的建立,到兩岸領導人的正式會面,兩岸政治關係中這兩大歷史性突破,為未來兩岸商談和平統一提供了基本路徑。從一定意義上講,十八大以來兩岸關係取得的這兩次關鍵性突破,給未來的兩岸關係樹立了政治標杆,是兩岸關係發展現階段的政治制高點。雖然兩岸關係目前有暫時波動和起伏,但這一政治標杆確立了兩岸關係發展的方向。

  兩岸政治關係的突破性發展,特別是習馬會的舉行,將對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產生深遠的意義和重大影響,為祖國和平統一探索出一條可行的路徑。這一成就也是18大以來兩岸關係發展取得的重大政治成就。

  第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了兩岸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這也是中央對台工作的重要戰略成果。

  兩岸關係真正的進展不在於台灣政局的暫時變動和兩岸政治關係的短暫起伏變化,而在於兩岸關係特別是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密切程度是在不斷加深還是在不斷分離。這才是理性判斷兩岸關係進展與否的客觀標準。顯而易見,自十八大以來,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是在向深度發展,相互依存進一步加深。兩岸關係特別是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持續向縱深發展,從經濟和社會的層面削弱了“台獨”的經濟社會基礎。這一成就是在觀察兩岸關係成效時很容易被忽視的,但這卻是決定兩岸關係方向與深度的關鍵。

  當前兩岸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的主要體現,第一是兩岸經濟相互依存,特別是台灣經濟對大陸經濟與市場的高度依賴。在經濟層面,兩岸簽署的ECFA及其後續協議,為兩岸經濟關係制度化以及兩岸經濟融合發揮了重要作用,兩岸經濟合作與經濟融合呈現不可阻擋之勢。據大陸海關總署的統計,2016年兩岸雙邊貿易總值是1.1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佔同期大陸外貿總值的4.9%。台灣是大陸的第七大交易夥伴,其中大陸對台出口2664.3億元,自台進口9204億元,增長3.4%,貿易逆差6539.7億元,擴大6.9%。另據台灣方面的統計,台灣地區2016年全年出口2804億美元,較上年減少1.7%;全年進口2309.4億美元,較上年減少2.6%。這組資料說明,在2016年台灣進出口貿易整體衰退的情況下,只有與大陸的貿易還在增長,大陸仍是台灣最大交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這一組最新資料意味著兩岸經濟的深度融合,特別是台灣經濟、產業對大陸市場高度依賴。大陸市場是台灣經濟的壓艙石,兩岸經貿關係決定台灣經濟的盛衰沉浮。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大陸對台戰略中在經濟融合方面取得的戰略性成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