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李曉兵語中評:馬克龍訪華 中法可以找到契合點

http://www.CRNTT.com   2018-01-10 00:12:34  


馬克隆昨日下午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舉行會面。(中評社 徐夢溪攝)
  中評社香港1月10日電(記者 蘭忠偉)昨日,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台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法國巴黎一大訪問學者)李曉兵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時指出,馬克隆訪華,冀希望能和中國在一些方面進行協調、對接,包括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和建設,以及在應對世界環境問題方面進行磋商。此外,戰略層面上的合作是中法兩國的一個傳統,中法兩國之間沒有特別直接的戰略利益衝突,雙方可以展開戰略合作的,包括互相的支持和呼應。

  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夫人布麗吉特8日上午乘坐專機抵達陝西西安,這是馬克龍自去年5月擔任法國總統之後,首次以國家元首身份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也是2018年訪華的首位外國元首,中共十九大後首位訪華的歐盟國家領導人。

  李曉兵對中評社記者表示,十九大報告中提到新時代,也指出了未來中國的發展方向和路線圖,我們在參與全球事務中,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和平發展道路,這與法國的多元主義,是可以找到契合點的。

  他亦認為,法國也要吸取歷史教訓,不應在台灣問題以及西藏問題上給中國製造麻煩。李曉兵特別指出,法國可以通過台灣問題助力中國實現國家統一,明確表態堅持一個中國立場,這對法國不會造成任何損失,因為法國和台灣沒有傳統的聯繫,因此也沒有政治包袱。馬克隆要巧妙的避開一些敏感議題,不用去迎合法國國內的某些政治勢力,導致中法關係受到傷害。

  中評社對話李曉兵,全文如下:
  
  中評社:馬克龍此次訪華,備受外界關注,他是2018年訪華的首位外國元首,也是中共十九大後首位訪華的歐盟國家領導人。他的到來將對中法關係以及中歐關係帶來哪些影響,具體您怎麼看?

  李曉兵:二戰之後,法國由過去全球秩序的主導者,淪為被美國和蘇聯所替代的二流國家行列。但是,二戰後法國的領導人,都試圖想恢復法國人所說的“偉大”。然而,第四共和憲制體制的缺陷讓法國政壇動蕩變幻如走馬燈一般,從戴高樂創建的第五共和開始,法國內部的政治秩序才逐漸穩定起來,他一直試圖喚起法國追求偉大的夢想和行動,從法國的歷史中去找尋找這樣的榮光和經歷,並且試圖通過這種歷史體驗讓法國人民重新振作起來,但是戴高樂未完成兩個任期而被迫提前下野,之後不久便去世了,可謂是出師未捷。

  法國後來的幾任總統,從龐畢度到德斯坦,以及後來的密特朗、席哈克、薩科吉、奧朗德,實際上做的比較好的是密特朗和席哈克,因為這兩位總統都有兩個任期,其中密特朗連任兩屆總統,在位十四年,而席哈克則連任兩屆總統,在位十二年;之後是薩科吉、奧朗德這兩個法國總統,法國人也曾經對他們抱有一定希望,法國人甚至將薩科吉比作當代的“小拿破侖”,但是我們發現,這個“小拿破侖”並未能達到法國人的預期。

  席哈克在任時,法國還以獨立外交為主,亦在歐盟和地區、世界事務中扮演一些獨特角色,但是薩科吉和奧朗德任內,這些做法和傳統似乎已經消失了,法國比較支持美國的外交政策,是一種追隨式的外交風格,亦沒有確立讓法國人重新振作偉大的目標。

  相比較而言,馬克龍比較年輕,也充滿了活力,代表了一種新生、向上的力量,他試圖讓法國重新扮演一些重要的角色,這也是法國的一個傳統。過去,無論是在歐盟內部領導者的位置上,還是在與德國的互動中,法國曾經扮演過的領導者角色似乎在打折,馬卡龍去年當選法國總統有試圖重新振作的意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