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台灣學者論十九大意義

http://www.CRNTT.com   2018-02-15 00:17:29  


 
  第二是社會主義:這裡有二個層面,一是方法層面,一是實踐層面。

  從方法層面看,馬列主義提供的辯證地分析、認識、了解和解決事物、社會和歷史的方法,是中國人所欠缺的,而馬列主義在分析人類社會,認識人類歷史的規律,特別是了解資本主義社會,以及在發達的資本主義時代,帝國主義時代,霸權主義時代所造的問題和弊端,並提出“科學”的解決之道,當然任何主義的解答,均受其知識典範、時代認知以及社會存在的局限,然而其分析時代問題和尋找解決的方法則相對有其超越性和超時性,中共建政之後的執政之路上,可以不斷自我糾偏,不斷自我革新,應該說得利於馬列主義的唯物辯證的方法論、認識論的教育。

  從實踐層面看,中共一本初心地追求中國的現代化,此一現代化在路徑上,不同於西方社會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模式,以改革開放之後的實踐歷程未看,可以粗略地歸納為以下四點:第一是追求集體主義和個體主義的利益平衡為驅動力,這不同於資本主義純粹以私人利益為動力的出發點。所以在鄧小平的一部份人先富起來之後,習近平提出了中國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深化改革的新動力。第二是混合公有財產制和私有財產制的兩種制度的均衡和發展,習近平說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另一方面又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這又不同於資本主義完全排斥公有制、國有企業,主張私有制至上的財產觀與財富觀。第三是政府管理和市場調節兩隻手都要硬:習近平說:“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放寬服務業准入限制,完善市場監管體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如此才能“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科學發展之路。這是社會主義本質上不同於資本主義的發展邏輯。第四是國內經濟和國際經濟的融合發展:中共信奉的馬列主義原本就是國際主義而非民族主義的,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的最後也是呼籲:“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這和中國人的“天下觀”是可以相通的,因此社會主義的發展觀不是一家一戶的小確幸,不是“個人自掃門前雪”的“升平世”,而是世界大同,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太平世”。而資本主義的發展則是國家優先、自己優先,比較沒有利他的思考;習近平倡議的“一帶一路”的指導思想和精神境界就是以國內經濟和國際經濟的融合發展為前提,所以中國的發展不是“以鄰為壑”;習近平說“‘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唱,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奏。”中國人比其他各民族、各國家都更早理解到“共同體”的意義。總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發展道路是以往人類所沒有思考過、經歷過的發展模式,然而這一套的思考模式和想法,卻很適合中國文化的價值觀,因而融入得特別快也特別順,自然而然地指導了中國現代化發展及其後發展所應遵行方向。

  第三是現代化:如今的中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上,已經獲得一定的成就,其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之後,習又提出“現代化”作為2035年的目標,究竟有何意義呢?這理也應有兩個層面:一是制度層面,一是價值層面。首先是制度層面,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那麼什麼是“人民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呢?應有兩部份:一是“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二是“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注2)。其實這兩類矛盾最後都可以歸結到“治理體制”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有人稱之為“習近平的第五個現代化”。中共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014年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注3)。總之,大陸主要矛盾的化解,主要關鍵在於治理的現代化。第二是價值層面,此即中共倡議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一旦中國的現代化完成從物質的均富到制度的完善,以及價值觀層面的配套,中國現代化發展才是真正的完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