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論兩岸價值觀的衝突與整合

http://www.CRNTT.com   2018-03-25 00:59:23  


 
  回顧這一歷史過程可知,政治狀況如何對人們的生活影響甚巨,不僅直接影響每個人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響每個人的意識形態及價值觀念。有些是刻意的,如國民黨長期對台灣民眾進行反共教育,必然影響民眾對中共及對中國大陸的看法。有些則是自然的,如兩岸政治對立必然影響兩岸民眾的政治認同;兩岸分別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及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必然影響兩岸民眾對社會制度及生活方式的看法與評判;兩岸長期不來往,必然影響兩岸民眾的相互瞭解與情感溝通,等等。

  三、兩岸價值觀差異可以縮小乃至化解

  再次,兩岸民眾在價值觀上的對立可以隨著時空的變化而改變。以歷史的眼光看,兩岸民眾在價值觀上的對立並不是原發性的或與生俱來的,而是人為的、政治的、偶發的因素所致,故將會隨著形成它的時空環境發生變化而變化。台灣當代著名鄉土文學作家鍾理和有一句名言:“原鄉人的血,必須流返原鄉,才會停止沸騰!”中國就是兩岸同胞的原鄉,就是台灣同胞的原鄉,不管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什麼樣的不愉快與隔閡,都不能阻止兩岸同胞“分久必合”的大趨勢。隨著兩岸交流密切、瞭解加深、生活水準差距縮小,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斷取得成就,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與影響力日益彰顯,台灣同胞對大陸的不好看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偏見,對自已是否是中國人的身份認同,都會隨之發生變化。改變的時間也許會很長,過程也許會很曲折,但大方向、大趨勢不會變。

  事實證明,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國大陸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極大的進步,現已躋身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之列,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與火車頭,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中國經驗受到普遍重視與肯定,當今重大的國際事務若無中國大陸的參與,必會被認為是重大的缺憾,其實施效力必定會大打折扣。兩岸同胞凡親身參與、目睹這一重大歷史變革者,無不為之感動、激動、驕傲和自豪,無不加深對國家、民族的認同,以及增強對實現中國夢的信心。這些無疑將對台灣同胞產生積極、正面和深刻的影響。據台灣遠見雜誌2017年3月披露的民調顯示,台灣民眾對“台獨”的支持率創下10年來新低,在被認為是“台獨主力軍”的年輕群體中,贊成統一的人數正在悄然增長。⑩另據台灣競爭力論壇2017年10月披露,該論壇從2013年2月開始調查台灣的國族認同,結果顯示,超過八成六的受訪民眾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否認的人只有7.5%。⑪又據天下雜誌2018年1月2日公佈的調查資料顯示,台灣民眾在“台灣人認同度”方面雖然仍有過五成的比例,但已創下近5年來的新低,而認為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比例達到三成四,創下新高。⑫

  第四,各種價值觀既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性,這決定了價值觀是可以交叉共存、相互借鑒、相互影響的,可以從中提取最大公約數,形成為全人類所共同遵循的價值觀,聯合國的成立及其所通過的大量國際法文件,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實踐。兩岸之間的價值觀衝突,不同於世界上其他國家、民族或宗教之間的觀念衝突,是屬於同一個國家民族、同一種文化內部的觀念衝突——在某種意義上毋寧說是利益衝突、政治衝突,因而更容易進行整合,只不過這種整合應依靠包括政治經濟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在內的綜合實力雙管齊下而已。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存在決定意識,經濟基礎決定包括意識形態在內的上層建築,因此,價值觀念的形成可以從經濟基礎和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中找到答案,價值觀念的整合也應從經濟基礎入手,但僅靠經濟物質手段並不能解決心理精神的問題。常言道:心病還需心藥治。解決觀念意識問題需要從實際出發,需要開出更具前瞻性包容性、更有說服力、更能促進心靈溝通契合、更能給人前進動力的精神藥方。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培育和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九大進一步提出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這為化解、整合兩岸的價值觀衝突,形塑共同的民族文化和身份認同,為激勵全民族共同奮鬥振興中華,指明了方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