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智庫:“印太戰略”與台灣的戰略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8-10-15 00:17:06  


 
  二、中美進行一定程度的戰略競爭勢所必然,但維持鬥而不破的局面將是形勢發展的必然結果

  中美關係經過建交、大陸改革開放40年歷程的洗禮和纍積,雙方的共同利益始終大於分歧,這就決定了中美關係的基本面還是和平與合作。目前雙方關係的緊張是美國單方面發起和製造的,中國沒有這個意願;美國社會各界、特朗普團隊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隨著自身傷害的加深,理性的力量會上升並佔據主導;中美的戰略競爭不會是美蘇爭霸時代的再現,中美之間沒有大規模相互入侵問題、不再進行意識形態生死對決、組織不了相互對壘的聯盟戰略體系、不存在各自獨立運轉的經濟系統、更無進行戰略對決的軍事準備。所以,儘管今後中美戰略競爭將是常態,但雙方徹底翻臉的代價誰也承受不起。

  換言之,如果民進黨蔡英文當局寄希望於形勢會發展到中美矛盾不可調和直至破裂,純屬幻想。未來中美關係中美台“斷交、廢約、撤軍”的基礎不會顛覆,衹要中美關係不破裂,台灣當局就不能指望美國會徹底突破一個中國政策。即使破了,也不會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時的那種情況。國際政治永遠都是以國家實力為後盾、以國家利益為目標的。沒有實力,外交和國家政治就是空話。實際上,即便中美建交之前,美國政府對兩蔣當局也是有約束的,不讓台灣越雷池一步。

  三、台灣僅是美對華戰略競爭的“棋子”

  美國目前小動作挺台更多是權宜之計、對華施壓策略所需,不是真心“愛台灣”、替台灣主持“公道”。美國歷來是利己主義和商業主義至上的,台灣從來在美國的戰略佈局中衹是“棋子”的角色,衹要不再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隨時可以被遺棄。最近的歷史上,台灣兩次被拋棄的教訓想必大家依然記憶猶新。美國目前對民進黨蔡英文當局的某些支持舉措,固然是出於對華戰略競爭大框架的需要,但更多的是貿易談判策略使然。總體上看,保持台海地區和平穩定而不是製造動盪不安,也更符合中美雙方共同利益。因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最敏感的問題,大陸為了國家不被分裂可以“付出一切代價”。這一點,經歷過李登輝、陳水扁在島內執政時代所製造的一系列“麻煩”的美國是清楚的。美國不是沒有策動“台獨”牽制中國大陸的想法,在克林頓、小布什時代也有嘗試,但都失敗了。

  美國近期多次重申一個中國政策,包括國務院更改地圖涉台標注、對美國企業按照一個中國原則修改有關標注最終實質接受既成事實等,就是明證。目前,中美貿易談判正酣、雙方短兵相接,美國出台一些有分量的挺台舉措一點也不奇怪。美國支持台灣但不會直接軍事保護,中美不會發生全面激烈軍事對抗,美國最終再次拋棄台灣是歷史的必然。

  假如蔡英文當局認為美國會從根本上調整對台政策特別是對“台獨”的政策,那就大錯特錯了。中美關係起伏波動不會避免,但總要回歸基本面。平心而論,最終“賣台”的不會是大陸,不會是國民黨,衹能是美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