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劉遵義析中美貿易戰及全球化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9-02-05 00:04:56  


著名經濟學家、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劉遵義(中評社 張心怡攝)
 
  中評社:您對緩和中美雙方的貿易爭端和摩擦有何建議? 

  劉遵義:現在這種情況,是中美兩國互信不足,最好還是真正把雙方的利益結合,增加相互的經濟依賴性。例如,假使美國四分之一的農產品都是賣給中國,它就會想到,如果貿易戰繼續下去,這些農產品沒有人買,那怎麼辦?同樣,中國如果不從美國進口,市場上豬肉價格高漲,也是壞事。

  另外,就是兩國要增加學生之間的來往,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中美雙方的文化是有距離的,一定要和對方進行溝通,理解彼此的思維方式,多一點來往是好事,完全不來往的話,雙方很容易產生誤會。

  中評社:您在新書中指出,中國與美國在科研上還存著巨大的鴻溝,尤其在基礎究領域。您認為中國在高科技產業領域加強基礎研究的側重點和可行路徑是什麼?“中國製造2025”未來應如何推進? 

  劉遵義:在科學研究方面真正要有突破,要領導世界科技的發展,一定要加強基礎研究。做研究不能太急功近利,不能馬上就要有結果,而是要在原有基礎上有一個逐漸的進步。

  愛因斯坦所做的就是基礎研究,他很早就提出了公式:E=MC²,但原子彈是很多年後才發明出來的,當時愛因斯坦肯定也沒有想到這個公式可以用來做原子彈。所以,基礎研究就是放手讓科學家做自己有興趣做的事,發揮所長。

  所謂中國“新四大發明”中的網購、共用單車、高鐵,其實都不是中國發明的。所以在此方面,政府一定要做好協助,加大投資,支持基礎研究。如果不做好基礎研究,十年、二十年後,科學技術領域還將是其他國家處於領先地位。

  中國發展高科技產業很大一個原因在於自身有龐大的市場需求,對於“中國製造2025”,不論提或不提,中國都要不斷推進。由於美國在這一議題上“步步緊逼”,中國可以採取“少說多做”,或“只做不講”的方式。其實中國也沒有選擇,買不到或可能買不到的東西,只能自己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