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兩岸縣市經濟交流合作主線應如何

http://www.CRNTT.com   2019-04-17 00:10:51  


 
  三、經濟交流合作的外溢政治、社會、文化效應引導與管理路徑分析

  (一)建立深化兩岸縣市經濟交流合作原則和評估准入機制

  應明確“九二共識”核心內涵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共同謀求兩岸統一目標,這是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的政治基礎。要建立兩岸縣市經濟交流合作外溢政治效應評估機制。不斷鞏固、擁護祖國統一的兩岸黨際交流制度化、機制化、維護“一個中國”原則成為兩岸同胞共識,共同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共同堅決反對一切損害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行徑,以實際行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推動兩岸經濟關係逐步為從單向融合步入雙向融合創造條件並步入制度化軌道。精耕細作,充分發揮心理因素在推動兩岸政治互信培育中的重要作用。從一般意義上講,任何制度都不是既定的,而是人為創造的結果;制度本身也不是靜態的,而是共識凝聚的進化過程。兩岸縣市交流合作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創制過程,注重共享知識、傳統和價值觀等文化因素培育與弘揚,夯實和積纍兩岸政治互信最深層次的影響因素和推動力。

  (二)搭建橋樑,加強交流,維護大局,強化對兩岸縣市經濟合作的外溢政治、文化和社會溢出效應引導與管理

  我們應該看到,在創造條件,讓兩岸基層民眾面對面的交流、溝通與相互認識等方面,大陸需要進一步做實做細,台灣老百姓往往受到各方面的制約,無法更多地來到大陸,更無法親自體驗大陸生活,接觸大陸。相關數據顯示,還有近三分之二的台灣同胞從未來過大陸,為此,通過簽訂交流協議,共同推動兩岸基層民意代表交流進一步向長期化、機制化方向發展,應成為兩岸城市交流的一個重要工作方向。

  從兩岸經濟合作的外溢社會效應提升層面看:兩岸經濟合作的外溢社會效應與兩岸社會融合進程息息相關。兩岸社會融合是以人為本,以兩岸社會為載體,探索海峽兩岸在國家和平統一進程中的社會領域互動與整合方式的過程。目前,兩岸簽署的數百項交流合作協定或備忘錄,引導並形成了兩岸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的社會交往格局和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參與廣泛的社會交往態勢。下階段,兩岸縣市經濟合作應著力在兩岸市縣鄉鎮之間、工會、農會、漁會、水利會、婦女、青年等基層民眾之間展開更深層次的交流合作,為建構“兩岸間社會”奠定基礎。

  從兩岸經濟合作的外溢文化效應提升層面看:兩岸經濟合作帶動了兩岸教育、學術、科技、體育、藝術、青少年等各領域交流與合作,有益於推進交流整合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凝聚兩岸同屬一個民族、一個中國的政治文化認同。海峽兩岸曾經的隔絕狀態使台灣文化在與歐美文化交往中發生了較大程度的變遷,再加上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期間推行 “去中國化”政策,使島內在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同屬一個中國這個本不該成為問題的政治文化認同出現錯亂。特別是在島內選舉政治、選舉文化、選舉利益高於一切的特殊背景下,島內不敢公開認同兩岸同屬於一個中華民族、一個中國的政治文化氛圍如果得不到實質性扭轉,不僅不利於兩岸破解政治難題,也不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