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中國推動全人類和解式現代化

http://www.CRNTT.com   2023-04-23 00:10:36  


 
  二、中國“現代化”發展路徑之比較

  一旦我們從中國“國家現代化”的全視角,以理解和體會的立場,來審視近代中國的滿清政府、國民政府及人民政府的努力,我們就可以發覺其中批判的繼承性。

  (一)滿清政府的“現代化”歷程:十九世紀初始,盎撒帝國主義的擴張之路,觸及中國,中國在屢受挫敗和屈辱之下,開始思考因應之道。在中國漢人儒家文化薰陶之下的滿清政府,從“船堅砲利”購買式的應變到“自強運動”學習式的應變,再到“立憲運動”的制度式改革,結果均以失敗告終,清朝終不免其覆滅之命運。從目的性來看,滿清政府的變革,始終衹有一個目的,保住滿人的統治權。雖然從現在來看,作為初次應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其應變的路徑、方法皆不能算錯;然而,領導無決心,滿漢無共識,精英體會淺,民眾不關切。最終衹能收穫失敗的結果,然而其失敗也讓中國人開始了全民族的逐步看世界覺醒。②

  (二)中國國民黨的“現代化”歷程:辛亥革命幸運地成功結束帝制,然而國家隨即陷入分裂、混戰之中。用中山先生的話說:“本以救國救種為志,欲出斯民於水火之中,而登之衽席之上也。今乃反令之陷水益深,蹈火益熱,與革命初衷大相違背者。”③其後北伐成功,中國國民黨有十年建設的時間,取得一些成效,遂有“黃金十年”之譽。然而外國勢力依然左右中國,尤以日寇侵華日狂,其後抗日,內戰相繼蹂躪,國幾不國,所謂國家“現代化”,更加遙不可及。敗走台灣之後,中國國民黨依靠天塹之險及國際冷戰形勢,在台灣建設上,意圖依歸三民主義之理想。然而在兩大陣營對峙的格局下,作為孤島,衹能依附美帝換取安全,結果台灣的現代化雖初有成果,然在經國先生逝世之後,逐步偏向資本主義,而且公然附庸美帝,並深受控制。台獨政客掌權之後,更進一步淪為美國霸權主義予取予求、全無身份的“政治僕從”。

  (三)中國共產黨的“現代化”歷程: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一開始選擇的“馬列主義”,其本身就是對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反省與批判,所以“社會主義”就是“後現代化”的路徑。從當時中國的國情而論,是一種超前的選擇,必然是比較辛苦的選擇。所幸中國共產黨在本土派毛澤東領導下,經過不斷的鬥爭,終於將資本主義現代化時期才發生的“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轉為適合中國國情的前資本主義的農民革命,發動了農民參與。革命既是為了農民自己的利益,農民就參與了為自己的改變命運的變局之中,這是中共成功將中國現代化的動力,由上向下的政治、社會知識精英的愛國、救國運動轉為由下而上、上下結合的愛國救國運動。所以革命的動力無窮無盡,而且終底於成。然而革命的成功,不等於現代化的成功,所以毛澤東在西柏坡時,會發出進京趕考的警語。④其後在中國共產黨的國家建設的歷程中,我們也時時可見凡是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基本上既對應社會主義精神,又符合中國國情,鼓舞了人民熱情的政策,結果必然事半功倍,成績斐然。例如毛提出自力更生;鄧小平的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習近平反腐肅貪,脫貧小康等。所以中國共產黨的“國家現代化”的成功動能之一,正是由於其政策符合中國國情。所謂“符合中國國情”,通俗而言,就將當下精英的理想和普羅大眾(proletariat)的需求相結合,形成深具中國特色的政策,故而邁向成功。

  回首反思,中國的“現代化”(從農業生產力到工業生產力)歷程中,滿清政府未識此理,中國國民黨未實踐此理,衹有中國共產黨識其理、踐其理,中國共產黨的成功不是僥倖,不是偶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