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郭震遠認為兩岸關係將出現重大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16-01-10 00:09:58  


 
  是新對抗 不是冷和平

  如本文開始所述,除少數綠營人士外,包括藍綠兩營的台灣大多數人,以及不少大陸學者都認為,如果蔡英文執政,肯定將堅持推行其“和平台獨”政策,因而兩岸關係必將明顯下滑。主要表現將有:兩會協商談判中斷;兩岸的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的會晤中止;兩岸停止簽訂新的合作交流協議,已簽協議的執行將受阻;兩岸在國際上的較量再度激化,台灣的“國際空間”進一步被擠壓等等。但是,他們同時認為,兩岸還不至於重新進入嚴重的對抗之中,因而兩岸將處於“冷和平”狀態,或者是相對於2008年以來的“暖和平”而言。

  關於兩岸關係將陷於“冷和平”的判斷和論述不能成立。這一判斷和論述明顯脫胎於上一世紀五十、六十年代關於冷戰的論述。當年,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奪世界霸權,大搞軍備競爭,全面軍事對抗,只是由於遭到包括本國民眾在內的世界各國強烈反對,以及兩國都擁有足夠毀滅地球多次的核武器,才沒有發生新的世界大戰——熱戰,而是長期陷於嚴重軍事對抗的冷戰之中。實際上,冷戰和熱戰具有共同的核心內涵——“戰”,即激烈的爭奪、對抗。如果把當年美蘇爭霸的熱戰、冷戰概念引申為今天兩岸關係的“暖和平”、“冷和平”,顯然不妥。顧名思義,“暖和平”、“冷和平”共同的核心內涵都是和平,二者的區別只在於“溫度”高低不同,即作為“和平”內涵的各項具體舉措的廣泛程度、層次高低不同。很多人認為,如果蔡執政,推行“和平台獨”政策,兩岸關係肯定下滑,甚至嚴重下滑;他們同時也認為,儘管兩岸關係下滑,但兩岸不會嚴重對抗。所以,他們把所認為的兩岸關係雖將嚴重下滑,但並不嚴重對抗的局面,稱之為“冷和平”。顯然,他們沒有意識到,如果蔡執政並推行“和平台獨”政策,兩岸關係發生的將是重新嚴重對抗的質變,那些兩岸關係嚴重下滑的表現,都是重新嚴重對抗的必然結果。所以,兩岸關係將發生的是新對抗,而不是冷和平。

  實際上,1949年以來的兩岸關係,基本屬性始終是對抗。但是上一世紀80年代末之前的四十年與後二十多年,對抗的內涵很不相同。前四十年的兩岸對抗圍繞爭奪中國的合法代表展開;後二十多年兩岸的對抗圍繞促進或抗拒中國的統一展開。對此,還可以表述為,上一世紀80年代末以來,兩岸關係的主要矛盾是促統與拒統的矛盾,這一矛盾無疑是對抗性矛盾。但在特定條件下,對抗性矛盾可以用非對抗性方式處理。在兩岸關係中,就是台灣方面接受“九二共識”,認同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獨”,這意味著兩岸促統與拒統的矛盾,是中國內部不同政治主張的矛盾,只要雙方有誠意,就可以通過協商、談判的方式,即用非對抗方式得到解決,因而對抗的激烈程度明顯緩解。但如果特定條件不存在或者曾經存在而又消失,對抗性矛盾將只能用對抗性方式處理。在兩岸關係中,就是台灣方面否認“九二共識”、拒絕一個中國原則、製造“台獨”。這意味著兩岸促統與拒統的主要矛盾,激化為統一與分裂的矛盾,矛盾的對抗性更加尖銳,只能用強力的對抗性方式解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