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曉強:要重視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http://www.CRNTT.com   2015-10-20 00:13:48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執行副理事長張曉強(中評社 王永雪攝)
  中評社北京10月20日電(記者 王永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執行副理事長張曉強日前在清華大學“保7的信心”經濟論壇上表示,如果按照現在的數據,今年GDP實現增長6.9%,第四季度經濟增速不會有大的變化。隨著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中國經濟會產生很多積極變化。

  對於今年整個經濟再回到GDP增速7%左右,張曉強談了四點看法:

  第一、如果按照現在的數據,今年GDP實現增長6.9%。從大的趨勢看,第四季度經濟增速不會有大的變化。從國際上看,目前第四季度政治、軍事、外交、金融存在一些風險,但沒有特別突出明顯的像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那樣的大風險會突然爆發。中國經濟即使實行6.9%的增速,也是今年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來之不易。

  第二、隨著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機構調整,中國經濟會產生很多積極變化。這種內生的發展動力在增強,內在的韌性也在增強。例如今年1到8月份,服務業增加值是8.4%,比工業增加值高了2.2%。新興產業的增速,前8個月達到10.4%,比整個工業增速6.2%高了4.2%。張曉強說,這些是一種積極的變化,體現了我們發展方式轉變、結構轉型升級的勢頭非常好,而且這種積極作用今後還會繼續增強。

  第三、從宏觀經濟政策角度來看,做好調控還是有足夠的能力,包括改革開放創新紅利,還是在不斷釋放。如果說貨幣政策降息降准還有餘地,加強政府對投資的引導和更好地調動民間投資這方面仍然有空間,“互聯網+”等新舉措都會對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當然從改革方面來講,放寬市場准入等舉措也在發揮積極作用,為發展注入新活力。

  第四、實事求是地看,中國經濟發展仍然面對壓力,存在不少風險因素。比如鋼鐵、水泥、煤炭等產能過剩產業,現在發展非常困難。而今年夏天的股市重挫,又深刻地反映了我們存在的金融風險,以及證券市場要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今年最後一個季度,從政府層面來講,如何做好定向調控和精准調控,還是不可掉以輕心。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