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搶占全球"智"高點 在開放中推進自主創新

http://www.CRNTT.com   2016-04-30 08:06:22  


  中評社北京4月30日電/4月26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科技大學時強調,要在開放中推進自主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居於五大新發展理念之首。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必須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要依靠創新,不斷增加創新含量,把中國產業提升到中高端。

  中國經濟網刊登專欄作者王振峰文章表示,創新是國家強盛和民族進步之魂,是引領“十三五”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動中國發展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就必須促進創新發展,尤其是搶占自主創新的“智”高點,讓經濟朝中高端水平躍升。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技大學考察時指出,中國的經濟體量到了現在這個塊頭,科技創新完全依賴國外是不可持續的。我們毫不動搖堅持開放戰略,但必須在開放中推進自主創新。筆者注意到,近年來,國家在創新體制機制上步伐不可謂不大,不斷施行新政策來推動創新,尤其是鼓勵部屬高校和科研院所與地方協同創新。3月底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現有北京中關村等11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基礎上,增設河南鄭洛新、山東半島、遼寧沈大3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文章稱,為了促進就業和經濟可持續增長,“十三五”規劃高度強調了創新和創業的重要作用,中國的創新發展迎來新的歷史機遇。進一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補齊發展短板,是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國製造” 擺脫低端弱勢,實現整體邁上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的重要突破口與現實路徑。新常態下,實現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構建核心競爭力,就必須把自主創新作為未來發展新的戰略,並提高到空前的高度。對廣大企業而言,自主創新能力將極大地決定其未來生存與發展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開春在重慶調研時就明確指出,“創新作為企業發展和市場制勝的關鍵,核心技術不是別人賜予的,不能只是跟著別人走,而必須自強奮鬥、敢於突破。”近年來,中國科技創新不斷取得新成就。在專利申請方面,中國已連續5年全球第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已成為芯片專利申請第一大國。為了鼓勵創新,國家越來越重視完善知識產權制度,鼓勵知識產權與產業緊密結合,讓創新和科技技術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心壯骨”。針對中國缺乏高水平人才,以及關鍵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對外依存度高等問題,國家不斷加強創新的供給能力,激勵企業積極參與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促進產業變革和升級。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及互聯網+戰略,也都是國家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戰略引領。

  隨著全球化不斷加深,包括計算機與互聯網技術在內,各領域前沿技術革新發展大潮湧動,產業革命更迭有加速之勢。要突破經濟新常態下發展的“瓶頸”,就必須營造創新驅動發展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自主創新的“後發優勢”,縮短對發達國家技術趕超的時間。當前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但要求消化龐大的過剩產能,還要求以創新為動力,以價值為核心,圍繞質量、效率和效益“三位一體”尋求突破,讓創新力量向企業集聚,向發展集聚,向市場集聚。當然,政府和企業在創新方面,在思路與對策方面要有正確認識定位,尤其是政府要擺脫過去的“官本位”思維,切勿違背市場和技術趨勢越俎代庖,而是要多措並舉,有效優化協同各地創新發展軟環境。

  文章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開放中推進自主創新。 “在開放中”這一推進自主創新的前提條件,要求企業在創新中要立足國內,放眼全球,考慮長遠。企業不但要注重在產品技術創新方面做出更多努力,而且還要注重在市場激烈競爭壓力下,堅持市場導向,加快商業模式創新和品牌戰略創新。互聯網是創新驅動的先導力量,企業在創新時要注意與“互聯網+”的對接,創造和把握更多創新發展機會,謀求對內向外的競爭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