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農業大縣種地調查:土地流轉遇冷

http://www.CRNTT.com   2016-05-29 15:40:21  


  中評社北京5月29日電/農業大縣種地調查:土地流轉遇冷 種糧大戶盼調結構

  1.誰在種地?

  大多數仍是分散經營,留守老人和家庭婦女是主力,年輕人不願種、不會種 

  玉米價格下跌,沒有讓張文明放棄種糧,“一麥一秋,玉米不行還有小麥背著。況且咱這年紀,不種地還能幹啥?”

  無奈之中,這位65歲的莊稼人擔憂:“按現在的行情,往後我幹不動了,誰來種地?”

  “全國小麥看河南,河南小麥看新鄉,新鄉小麥看延津”,延津以優質小麥聞名全國。全縣103萬畝耕地,小麥種植面積95萬畝,其中優質麥50萬畝,種子銷售輻射大半個中國。這裡誰在種地?

  張文明所在的司寨鄉平陵村,550戶人,4900畝地。“55歲以下的,在田裡幾乎看不到了。”村支書肖洪生坦言,“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村裡的地沒有成規模流轉,大都是老人、婦女在家種。

  皮膚黝黑,手上青筋凸起,張文明剛澆完麥田。全家5口人,兒子、兒媳在外打工,月收入6000多元,老伴照看孫子,10畝地全靠老張一人打理,“不指望種地致富,也就掙倆活錢兒。”像他這樣的情況在村裡比較普遍。

  村民李成,74歲,前年做完手術後才不下地的,12畝承包田交給兒子李文獻侍弄,“不是兒子想種,是他身體也不好,出不去打工,又沒啥手藝,只能在家種田。”李成說。

  平陵村村民為啥不願流轉土地?肖洪生說,村裡都是種子田,繁育省農科院的優質小麥良種,1斤比普通小麥能貴兩毛錢。地租低了,農民不幹;地租高了,按現在的糧價,租不出去。另外,莊稼人有土地情結,家裡種著地,一年口糧、吃菜都不用花錢了。

  與平陵村不同,僧固鄉東史固村80%的土地進行流轉,租給龍頭企業新鄉新良糧油有限公司經營,“1700畝地,合同15年,村裡只剩400多畝不連片的地了。”村支書李民夫說。

  東史固村民為啥願意流轉土地?李民夫說,一是村子離縣城近,打工方便,村裡成立了3個建築班,吸納300多人就業。二是地租高,一畝一年1200元,和農民自己種收入差不多。

  “從全縣看,像東史固村這樣的畢竟少數。”延津縣農林局農經股賈勇介紹,目前全縣土地流轉面積38.49萬畝,占比38.5%,但龍頭企業、合作社經營面積僅6.7萬多畝。調查顯示,許多村莊七成以上男性勞動力外出務工,還有兩成以上邊種地邊打零工,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要是60歲以上老人和家庭婦女。

  記者在山東章丘調研的情況同延津類似,全市104萬畝耕地,流轉面積32萬畝,2/3以上仍是農戶分散經營。

  章丘市農業局副局長劉勇說,別看外出打工的多,老百姓可不舍得讓土地撂荒,這幾年地租上漲快,能流轉的基本都流轉了。流轉不了的,粗放些也種著。“拿眼前這片麥田來說,如果能再澆上一兩水,增產一二百斤沒問題。”但現在打工一天收入80多元,農民請幾天假回家澆地不劃算。

  “自己種地比租出去劃算。”53歲的棗園街道萬新村村民劉開生,家裡6畝地,去年小麥、土豆輪作,一畝地收成3000多元,刨掉成本,純收入還有1500元,而流轉租金只有1000元。

  問起以後打算,劉開生說:“別說兒子不願意種地,就是願意他也種不了。”有一次他讓兒子去澆地,折騰半天也沒弄成,最後還是他辦事回來趕到地裡才弄出水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