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反思青年交流 如何推動融合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7-11-28 00:17:16  


 
  (3)搭建參與當地公共事務的平台,激活權利資本。

  更加開放台胞的國民待遇,縮小兩岸青年在地的福利差的同時,擴大公共產品的覆蓋、提升公共服務的質量。不僅僅是就學就醫等部分,還有就是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他們真正地參與當地的經濟政治生活中,從而加強他們的歸屬感。以社區為單位,設立融入平台,比如募捐活動、志願者活動、社區文體活動、社交活動、社區選舉,也能推動台灣青年與本地的交流。搭建當地民眾參與公共事務平台,可以針對當地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等問題召開聽證會,鼓勵台灣青年多多參與當地建設。積極引入社會力量,開發滿足台灣青年的社會服務體驗模式。

  (4)培養兩岸青年合作的共享價值。

  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整合文化資源加強不同文化資本的互融和創新,大力提倡公共精神。培育良好的兩岸合作治理文化,這與當地公權力部門的文化認同建構能力有關。首先,要強調兩岸青年合作的團結觀。兩岸青年在當地合作參與社會治理,通過互惠互利的集體行動來增進彼此的理解,具有更強的聯合行動的能力。只有具有高度的公共精神和公益心,具有團結、合作、自主、信任的合作精神,共同事務的各方治理主體才能更好地治理共同事務。其次,要形成兩岸合作治理的信任感。“應看到兩岸最缺乏的是什麼:是信任、是共同經歷、是共同記憶、是共同的核心價值、是共同的文化。”⑭兩岸青年在交流中不斷累積互信的經驗,改變部分民眾偏頗的認知結構,讓他們能客觀理性地瞭解彼此,然後建構起以認知型信任為基礎以情感型信任為紐帶的命運共同體。最後,要培育兩岸青年合作的責任觀。兩岸青年應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追求更大公共利益。

  結 語

  兩岸青年的融合發展是大陸對台政策的新思維,是新形式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途徑。它更多的是通過台灣青年在大陸就業、婚戀、居住和生活,共同參與到大陸的經濟發展中去,共同分享大陸經濟發展中的紅利,在這個過程中產生新的集體記憶和共同利益,逐步增加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認同。兩岸青年的融合發展強調的是兩岸青年如何從“我”發展成“我們”,尤其是台灣青年在大陸在地生活中的自我確認,促使從“他者”到“我群”的轉變,為兩岸統一奠定堅實的基礎,而這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