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張亞中論兩岸和合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18-02-12 00:09:55  


 
  四、“離”與“融”的拉扯,“拖”與“壓”

  的較勁,“唯心”與“唯物”的對決

  兩岸關係當然不會只是停滯在民間的互動。十九大後的北京,或許無法強迫民進黨更改其兩岸關係的根本立場,也無法在台灣內部影響民進黨去中國化的政治文化做法,但是會從外交軍事上採行“壓”的做法,在外交上拔除台北的邦交國,在軍事上強化軍事威嚇,以遏制民進黨政府“離”的進展。另外一個做法,就是採取以民間為主的“融”的策略。

  在十八大報告中,北京還期盼兩岸能夠簽署和平協議,追求兩岸的“和”,但是如今面對一個以分離主義掛帥的民進黨政府,以及另一個執著於“一中各表”的國民黨中央,十九大後北京的對台政策已經放棄簽署和平協議或追求兩岸政治上“和”的主張,而是採取以“融”為主的戰略,也就是以大陸市場為基礎,吸納更多台灣青年、企業進入大陸,為他們“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這是一條以社會經濟為主,也是大陸能夠主導的策略。北京早期對台工作一句口號,“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也寄希望於台灣當局”。如今北京“融”的策略顯示,已不再寄望於當局,而是直接面對、融入台灣人民。

  “融”的政策的背景在於,經過馬英九執政八年後,中共體認到,把台灣內部作為兩岸交流的主戰場,例如赴台觀光客、向台灣採購商品等交流方式,效果不如預期,還出現利益被少數人把持的現象,所以要將交流主戰場,從台灣轉移到中國大陸。“融”的政策也反映了習近平與中共對本身環境與吸引力的自信,認為愈多台灣民眾進到中國大陸社會中,兩岸心理的距離就會愈近,可以有效地改變台灣青年“天然獨”的傾向。

  民進黨政府自然也會在外交軍事上採取一些作為來抵擋北京的“壓”,但由於台灣是一個民主社會,很難在政策上抵制北京擁有主動權的“融”的政策。然而民進黨政府會盡力凸顯“融”對台灣主體性的傷害,伺機製造台灣內部分歧,而強化敵視大陸的正當性。民進黨有些人甚而希望,想去大陸的人最好都能夠去,以讓認同大陸者在台灣逐漸減少,這對於民進黨而言,反而不是件壞事。另外,也有人認為,台灣青年去大陸只是為了商業機會及利益,大陸給他們再多的方便、優惠,甚而是國民待遇,也不會影響到他們根深柢固的台灣認同。

  北京與民進黨的立場都非常清晰。從“本體論”來看,兩個黨自我的定位、未來的方向,都是南轅北轍。一個要統一,一個要獨立;一個堅持“一個中國”,一個主張“一邊一國”;一個要從弘揚中華文化以促進心靈契合,一個要去中國化拉開兩岸心靈認同。國民黨的“本體論”則是模糊不清,面對台灣人民,“不統、不獨”都是選項;面對大陸,“各表”是立場;面對民族文化,不敢大聲說出“我是中國人”,但又要批評民進黨的去中國化政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