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G20峰會“轉正” 意義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09-09-30 10:20:23  


G20峰會的成型,對世界經濟格局具有重要影響。
  中評社北京9月30日訊/二十國集團(G20)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從一個臨時性的、前途不明的國際機制,演變成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角,實現了自身的升級和“轉正”。9月25日,來自全球19個主要經濟體和歐洲聯盟的領導人在美國匹茲堡發表聯合聲明,宣布二十國集團(G20)將取代八國集團(G8),成為國際經濟合作與協調的首要全球性論壇。

  廣州日報發表記者黨建軍述評文章表示, G20取代G8,表明西方發達國家已經無力掌控全球經濟格局,標誌著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實力的相對下降,以及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的相對上升。實際上,早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這種力量對比的此消彼長就已經發生,只不過,西方世界仍未完全意識到所發生的變化,仍不願放棄既有的權力。在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面前,各國之所以選擇G20,就是因為G20可能拯救世界經濟,G8卻做不到。一場金融危機成了世界經濟格局轉變的契機,也因此成就了G20。

  G20取代G8意味著,發展中國家正式躋身於全球經濟決策圈的俱樂部,與發達國家坐在了同一張會議桌前。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發展中國家已經可以和發達國家完全平起平坐。就數量而言,G20包括10個發達國家和10個發展中國家;但就經濟實力而言,發達國家仍占據優勢。從華盛頓峰會到匹茲堡峰會,都可以明顯看出,西方發達國家仍在掌控會議的議程設置權;而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機構內,即使發展中國家的投票權和發言權有所提升,西方發達國家仍占據主導地位。

  文章稱,對中國而言,“轉正”後的G20是一個更加值得重視的國際經濟合作與協調的平台,如何利用好這個平台則是一個應該全面謀劃的重大課題。我們的一個基本立場應是“為我所用”,對G20的一切政策都應該服從於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提升中國影響力和國際地位的大目標。只有堅持這種大目標,才能在各種紛雜的勢力和聲音中,始終把握中國立場,維護中國利益,不被各種聲音所干擾。

  “轉正”後的G20,將使中國在國際經濟格局中獲得前所未有的發言權。但與此同時,在如此眾多主要經濟體匯聚的舞台上,相對於西方發達國家而言,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仍是後來者和新手,如何在這個舞台上縱橫捭闔,如何在國際經濟的諸多議題上爭取支持,如何盡力爭取自身的利益等等,都是有待學習的課題。在某種意義上,或許可以說,力量有所上升的發展中國家和力量有所削弱的西方發達國家一樣,都尚未完全適應這個變化中的世界。

  文章分析,“轉正”後的G20已經出現了機制化的趨勢,但目前它依然是一個“首要全球性論壇”。也就是說,它所達成的協議都沒有法律約束力,也缺乏強制執行力,其最終效果有賴於各方的自覺和彼此之間的壓力。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G20這一固有的局限性,在重視利用G20提高自身影響力的同時,還要借此平台,不斷提高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中的地位和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