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由南亞大火和認同經濟學說起

http://www.CRNTT.com   2010-10-05 08:47:25  


創業難,守成更難,不可掉以輕心。
  中評社台北10月5日訊/文化評論者南方朔今天在《中國時報》發表文章“由南亞大火和認同經濟學說起”。作者表示:“在此不嫌辭費的由政治及公司的開創者,再談到這些人物過世後所造成的平庸化及災害事故不斷,它顯露的乃是認同及因此產生自動警戒心的重要。一個公司當員工不認為自己是外人,他們就拚了命的不會讓公司做出有損公共利益的丟險之事;當一個政府官吏們有認同,他們不必別人講,就自動的會苦民所苦,並會做出幫老百姓的處境改善。認同是有心或沒有心的關鍵。今天的台灣無論政治或企業,都已開創型的人物老成凋謝,平庸當道,如何透過認同的重建而找回以前那種兢兢業業、警戒與警覺精神,或許正是政商各界的嚴肅課題!”文章內容如下:
 
  開國英雄與創業豪傑,由於他們的生命與事業結合為一體,他們的創業僚屬也自然而然的榮辱與共。所有的人當然每天都上班下班,但他們所做的事卻遠遠多過上班下班不知多少倍,他們像家庭成員般盡忠,對團體的成敗隨時都保持警覺和警戒。有這種精神的國家和企業,等於是個生命狀態良好的有機體,它不太會出意外,縱使發生不可抗力的事故,其傷害也會自動的被調控到最低點。 

  但時間久了,開創者及第一代僚屬相繼走入歷史,這時情況也跟著改變: 

  一、無論國家或企業,它當然還是有老大老二之流的分官設職,但這些人所佔的就只是個“位子”而已,沒有任何比“位子”更多的意義。 

  二、它們在整個體制上,愈來愈“官僚層級化”和“例行化”,認為只要每個人好好上班,一切就沒問題。事實上,人們都知道體制裡有太多超過體制的事務,必須靠人的熱情與熱情認同產生的視野與警覺心來補充,當缺少了這些,它就等於是“平庸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