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央行貨幣政策將何去何從

http://www.CRNTT.com   2010-10-08 10:44:49  


央行近兩年的例會中,首次將以往信貸政策中提及的“有保有控”變為“有扶有控”,要繼續調整優化信貸結構
  中評社北京10月8日訊/“發達國家在去杠杆化的過程中,消費物價持續低迷,而大量的全球流動性使得新興市場國家的物價全面上揚,這些問題都使得我國的調控面臨更多不確定性風險…可以預見,央行的貨幣政策執行仍將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實施以動態微調,繼續大量發行票據、對商業銀行信貸總量控制、打擊市場投機將是主要措施。”《上海商報》今日登載財經評論員周子勛的文章“央行貨幣政策將何去何從”,其內容如下:

  鑒於全球經濟的複雜,各國央行繼續保持著寬鬆政策。而對於中國的經濟而言,政策的延續性更多是出於對經濟結構性調控的一種扶持。近日召開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稱,世界經濟正在逐步復甦,但結構性問題和風險仍然比較突出。中國將繼續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認真落實“有扶有控”的信貸政策。

  從國際金融環境來看,歐洲債務危機依然還在持續影響歐洲區的經濟復甦,雖然法德等主要國家的經濟復甦形勢持續好轉,但主權債務危機的風險依舊還在發生影響。比如愛爾蘭的主權信用在8月份再遭降級之後,愛爾蘭銀行近日又被國際評級機構降級,顯示出市場對歐洲銀行業健康問題的擔憂。雖然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是對各國的主權信用風險發出警告,財政刺激政策不是毫無邊界的遊戲,但是完全以國家主權信用獨立支撐的貨幣政策還沒有看到刺激政策的邊界。另外,美聯儲和日本央行近期啟動的第二輪經濟量化寬鬆政策已使得全球的寬鬆難以轉變,而近期不斷抬升的人民幣升值壓力,促使央行在貨幣政策的執行上更加謹慎。

  對於國內經濟形勢而言,經濟增長在4月份出台的主動調控下,已經出現了回落,不過持續保持穩定增長的勢頭沒有減弱。從匯豐發布的PMI指數可以看到,9月匯豐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52.9%,創下5個月以來的最高紀錄。這顯示出因“節能減排”導致工業產出下滑的負面效應正逐步消失。另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日前發布的數據也顯示,9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3.8%,較上月上升2.1個百分點,是PMI連續第二個月回升,創下近四個月來最高值。由此可見,中國當前最大的問題不是經濟的增長問題,而是貨幣政策的滯後性帶來的負激勵問題。

  從央行目前的政策工具操作空間來看,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與票據發行方面都比較寬鬆,而對於利率工具的使用則選擇非常有限。據外匯局披露的數據,2010年8月銀行代客結匯總額為1132億美元,銀行代客售匯額為841億美元,順差291億美元,順差數額較7月份再增9.4%。這個勢頭意味著目前國際資本回流中國的速度在加強。因此,當前的局面使得決策層選擇對通脹的一定容忍,而保持經濟穩定的復甦。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