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馬英九只熱衷二二八不願面直白色恐怖

http://www.CRNTT.com   2010-11-25 07:32:01  


 
  解除“戒嚴”後,據“法務部”向“立法院”提交的一份資料報告顯示,在“戒嚴”時期,軍事法院審理的政治案件共二萬九千四百零七件,無辜受難者約十四萬人。但另據“司法院”的資料透露,“白色恐怖”期間的政治案件約六、七萬件,如以每案平均三人計算,受軍事審判的政治受難者應當有二十萬人以上。光是五十年代的前五年,國民黨政權在台灣至少殺害了四千至五千人,甚至於八千或以上的本省籍和外省籍的“匪諜”、知識分子、文化人、工人和農民,並將同樣數目的人判處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到無期徒刑。直到一九八四年十二月,最後兩個五十年代的政治終身監禁犯林書揚、李金木,在坐滿三十四年又七個月以上的監牢後,才釋放出獄。直到一九八七年七月十四日宣佈解除“戒嚴”,又到一九九一年廢除《懲治叛亂條例》,及一九九二年修訂《刑法》第一百條,終結了言論叛亂罪的法律依據,才在某種意義上被視為“白色恐怖”的真正結束。

  “白色恐怖”所針對的主要對象,是中共“匪諜”及“台獨”分子。正因為如此,國民黨政權被視為“既反共,又反獨”。不過,在蔣介石當權時期,由於剛撤到台灣的蔣介石成了驚弓之鳥,而且當時“台獨”活動並沒有後來那麼活躍,故主要是針對中共組織及其成員,這段時間內被槍斃的受害者也最多。李登輝就是在此時被捕並叛變出賣同志,以換取人身自由的。到了蔣經國掌權時期,由於經過此前的殘酷鎮壓,“匪謀”已基本肅清,但“台獨”活動卻猖獗了起來,有些“台獨”分子還進行恐怖活動,包括企圖槍殺訪美的蔣經國,及以郵包炸彈襲擊“副總統”謝東閩等。有的“台獨”分子則是易容潛回台灣進行活動,嚴重威脅國民黨政權及國土統一,因而此時的“白色恐怖”的主要針對對象,才轉為“台獨”分子。

  但在“解戒”後,尤其是在民進黨執政那八年中,所進行的“平反白色恐怖”活動,卻只要是“二二八事件”的遺屬及“台獨”分子。儘管“二二八事件”是由中共在當地的組織所發動和參與的起義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運動的一部分,但其參加者大多並非是中共黨員及其外圍人員,而是強烈不滿國民黨政權橫徵暴斂的本省人,因而民進黨的平反“二二八事件”,並未觸及到“匪諜”的問題。當然,由於家屬的努力爭取,也有個別“匪諜”的遺屬得到了平反。比如,“台大哲學系事件”的主角,後來長期參加“促統”活動並擔任“中國統一聯盟”要職的台大社會系教授王曉波,其母親就是因為策反其在憲兵司令部任職的父親而被捕及殺害。經過王曉波等遺屬的爭取,終獲平反。當時尚未執政的馬英九,還以王曉波的好朋友的身份,參加了相關的紀念追思活動。

  馬英九為了爭取本省籍人的選票,曾熱心參加為“二二八”平反的活動。無論是在台北市長時期,還是走進了“總統府”,每逢二月二十八日都發表聲明,就國民黨統治台灣的“白色恐怖”時期殺害異見人士而向受害者及其家屬作出道歉,並參加或主持在台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園舉行的追思活動。但是,對於“白色恐怖”時期的主要受害者--外省籍“匪諜”問題,卻始終不敢觸動。直到海峽兩岸恢復談判,由馬英九出任主席的國民黨,仍聲稱其當年的獨裁恐怖統治是“國際民主陣容”中的一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