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注資IMF既是責任也是機遇

http://www.CRNTT.com   2012-06-22 09:07:37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中評社北京6月22日訊/中國央行6月19日晚間宣布,中國支持並決定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下簡稱IMF)增資,數額為430億美元。而世界第一號大國美國卻沒有參與這次的救助活動!東方早報發表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孫立堅文章分析,如何來解讀中國為什麼以這樣的方式、這樣的規模參與到國際救助機制的陣營中?其主要的動機來自於以下三點:

  首先,中國和歐元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從政府層面上而言,我們外匯儲備多元化結構離不開歐元資產,如果歐元受到這次歐債危機的巨大衝擊而大幅貶值的話,非常影響我們剛剛開始的儲備資產優化的戰略。另外,歐洲對我們官方資本和國有企業與美國相比沒有太多歧視性的保護主義做法。

  從企業層面而言,歐洲有很多跨國企業來華投資解決了我們就業、培養了一批現代化管理的團隊。現在,在人民幣升值和大宗商品漲價的推動下中國企業也來到了歐洲尋找新的發展商機,歐洲經濟的穩定也成了我們企業走出去的必要條件之一。從2005年開始歐洲成為我們第一大貿易夥伴,現在我們正在努力地調整增長方式,歐洲市場確保開放繁榮的狀態,絕對是給我們贏得調整增長方式所需要的寶貴時間。

  再從消費者層面而言,中國今天日益增長的中產階層的很多消費偏好恰恰是歐洲企業的比較優勢。所以,這次影響歐洲危機局勢變化的關鍵時刻,中國大力注資也是為了能維護中國與歐洲這些年來良好的經貿往來關係。

  其次,中國選擇注資IMF的救助方式,也是中國經濟自身發展和壯大的需要。IMF融資方式是一個面向多國集資的方式,而且這次注資的時機正好是IMF開始進入份額制改革的階段,中國以大筆的投入,向世界釋放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新的份額框架中一定要考慮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的地位,這些年來世界經濟的企穩和解除發達國家流動性恐慌問題上中國等國家發揮了功不可沒的積極作用,所以,理所當然要提高他們的話語權。從這個意義上講,今天的注資一方面可以看作我們儲備資產多元化的一個選擇,另外也可以看成中國政府未雨綢繆把注資當作一次參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難得機會。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