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民族主義與中國的前途

http://www.CRNTT.com   2012-09-25 09:21:05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9月25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的文章“民族主義與中國的前途”,作者認為,民族主義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現實,發展得好,管理得好,民族主義有可能成為國家提升的動力;發展得不好,管理得不好,民族主義必然對國家的進步產生負面的影響。對政府來說,從長遠看,必須積極參與民族主義的形成和發展,在預防其負面效果的同時把其轉化成為國家建設的力量;從短期來看,必須化大力氣把民族主義納入法制和法治的軌道,否則民族主義會釋放出破壞社會秩序的巨大能量。詳論如下:

  日本政府“國有化”具有主權爭議的釣魚島引發了中國新一波反日民族主義浪潮。這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應性民族主義的繼續,不難理解。不過,遊行示威的表達方式也仍舊延續著中國進入近代以來的主要特征,即暴力性。不管在什麼國家,在什麼樣的制度體系下,任何集體行為都不可避免導致非理性行為,即早期社會學家們所說的集體行為所產生的一種獨特的“集體”非理性心理。因此,在今天,人們可以在英國的遊行示威中看到這種行為,在阿拉伯世界的遊行示威中看到這種行為,也在中國的遊行示威中看到這種行為。

  但中國的民族主義的表達方式在這種具有普遍性的心理之上又增加了新的內容和新的心理因素,那就是至高無上的道德因素。也就是說,製造暴力的人並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反社會的和錯誤的;恰恰相反,這些人認為自己是正義和道德的化身。這種正義感和道德感賦予他們無比的勇氣加害於他人或者他人的財產。在任何社會,任何主義,一旦被高度道德化,必然演變成極端行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