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約瑟夫.奈:日本的民族主義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2-12-04 14:06:21  


  中評社北京12月4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登載學者約瑟夫.奈的文章“日本的民族主義走向”指出,如果日本民族主義情緒加劇所帶來的,是在國內贏得選票卻在鄰國喪盡人心的民粹主義立場,那麼日本和全世界都會受害。日本政壇未來數月所發生的變化,波及的範圍將遠遠超出日本國內的範疇。

  最近,日本因它稱為尖閣諸島,中國稱為釣魚島的6平方公里荒蕪小島與中國爆發爭端而頻頻登上媒體。雙方對島嶼主權聲索的矛盾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但最近爭執加劇並導致中國的大規模反日遊行卻始於9月。當時,日本政府從私人所有者手中購買了三座小島。

  首相野田佳彥表示,他決定由日本中央政府購島的初衷,是防止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利用市屬資金購島。之後辭去公職並籌劃組織新政黨的石原的民族主義挑釁行為廣為人知,野田擔心他會試圖占據小島,或尋找其他方法刺激中國以激發日本民眾的支持。然而,中國高官並不接受野田的解釋,並認定購島行為證明日本企圖破壞現狀。

  美國於1972年5月將沖繩縣歸還日本時,同時歸還的也包括尖閣諸島。數月後,中國和日本實現戰後關係正常化,時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榮詢問中國總理周恩來對尖閣諸島的看法,得到的答覆是與其讓爭議延緩雙邊關係正常化,不如將這個問題留待後人解決。

  因此,雙方都堅持對島嶼擁有主權。日本雖然行使行政控制,但中國船只偶爾也會進入日本領海以宣示自己的合法立場。對中國來說,這就是9月被日本打破的的現狀。不久前,當我在北京時,中國分析家告訴我,他們認為日本正走向右翼軍國民族主義,而購島行為則是蓄意破壞二戰後協議的企圖。

  儘管中國方面有言辭過激之嫌,但日本民族情緒的確有右轉的傾向,只不過用軍國主義來形容是言過其實了。早稻田大學的很多學生不久前接受了一項對軍事力量態度的調查。儘管相當多人表示希望日本加強自衛能力,但占壓倒性多數的受調查者否決了發展核武器的想法,支持繼續依賴《美日安保條約》。一名年輕專業人士告訴我,“我們感興趣的是保守民族主義,不是軍國民族主義。沒有人願意重蹈1930年代的覆轍。”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