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安排應是未來式而非馬英九所指過去式

http://www.CRNTT.com   2012-12-13 09:21:47  


“臺北會談”的舉行及圓滿結束給人們帶來頗大啟發。
  中評社北京12月13日訊/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登載富權的評論文章“安排應是未來式而非馬英九所指過去式”,內容如下: 

  以“強化認同互信,深化和平發展”為主題的“台北會談”的舉行及圓滿結束,給人們帶來頗大的啟發作用。為此,國台辦發言人範麗青昨日在國台辦新聞發佈會上回答媒體提問時指出,“台北會談”是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入鞏固深化階段形勢下,在台灣舉辦的較大規模學術研討會,使雙方學者首次就“強化互信、深化發展”的主題展開交流研討,這是一個有益的嘗試,也表明了兩岸關係正不斷向前發展。兩岸學者在會議中雖有歧見,但同時提出許多富建設性的意見,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添動力,為政治對話與協商創造條件,這些都具有積極意義的。

  既然如此,這種有紅藍綠政治光譜的學者專家參與的“高含金量”的民間政治對話,今後還應進行下去,而且還應在海峽兩岸輪流舉辦;在大陸舉辦時,更應邀請已經出席“台北會談”的“扁政府”時的“陸委會”主委吳釗燮(前日是以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的名義,亦即是代表民進黨而不是以個人身份參與)、陳明通,及副主委遊盈隆等人參與,向他們前往大陸開放綠燈。在長期的坦誠交流對話及探討之下,為未來進行較高層次的政治對話營造有利氣氛。日後即使是“政黨輪替”成為常態,也能為民共兩黨之間的交流,在如同孫亞夫所指出的“只要不是脫離事實、不主張分裂國家的、不進行人身攻擊的,都是可以討論的”條件下,形成制度式的積極進行,就像在“台北會談”時那樣,孫亞夫與吳釗燮並排鄰位就坐,握手致意。紅藍綠政治光譜的三方即使是立場對立,意見分歧,甚至是針鋒相對,擦出火花,但各方也能包容彼此的不同觀點,以幽默的語言藝術來化解之;即使是未能達成基本共識,至少也可避免誤解,並進一步瞭解對方的意見,以此來表達北京對包括民進黨支持者在內的台灣人民的誠意,促使他們消除“恐共”心理,從而創造有利條件,促進民進黨的轉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