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互設辦事處勢在必行唯須注意對方政情

http://www.CRNTT.com   2013-01-19 10:24:40  


 
  本來,兩岸互設辦事處的議題,最早還是由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在馬英九就任後海峽兩會第一次協商時提出的,而且還是針對台灣同胞申領通行證(即“台胞證”)頗為麻煩的情況而提出來。應當說,這符合廣大台灣同胞的切身利益,更是國台辦及海協會關懷台灣同胞的具體表現。但中國大陸確實是太大,而各項涉台事務也確實是太複雜了。除了是共通性的政治原則問題,即各單位都必須遵循“一個中國”原則,及顧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等之外,還有並不涉及到原則問題,卻是涉及到各部門之間的利益糾葛的非共通性的問題。比如,幾年前許多台灣民眾提出台胞證有效期延長,及設定終身號碼的訴求時,據說難以推進的原因之一,除了是電腦技術未能適應之外,還有一個利益問題。因此就有台商侃調,台胞證延長效期後,換證的頻度變疏了,有關部門豈非是減少了辦證收入?這個冷笑話是否符合事實,我們難以查證。而將之“移植”到海協會駐台灣辦事處可以直接為台灣同胞辦理申領台胞證的手續,就必然會減除在香港、澳門的中轉環節,可能那些代辦機構,就將會減少一筆收入,還須處理原先職員的出路問題。

  只要能處理這些問題,相信就一定好辦。北京新一任中央領導是較為開明務實的,相信可以靈活處理。而且正因為如此,兩會的辦事處可以被賦予某些特殊功能。比如,在海峽兩會進行正式協商之外,進行非正式的磋商,由雙方互派獲得授權的官員出任辦事處職員,隨時可就具體事項進行協商;又如,也可“摸著石頭過河”,進行政治議題的接觸,為步入“深水區”試探鋪墊。以求在量變的基礎上推動實現質變,這也可被視為“合情合理安排”的其中一種方式。

  作者:富權 來源:澳門新華澳報 2013年1月19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