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英抱團撬動世界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13-12-06 10:21:29  


 
  中英關係的齒輪又開始轉動

  “中英關係的齒輪又開始轉動了。”德國財經網2日評論說,卡梅倫此行的時機很好。此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剛剛公布新的決議,其中包括經濟進一步開放。德國《世界報》也稱,倫敦已經成為中國在歐洲的金融門戶。

  英國《每日電訊報》稱,如果中國真的在變革,那麼英國應該利用這個合作機遇。卡梅倫訪問確實有助於發展商貿,推進改革,並化敵為友。中國一直是一支重要的經濟力量,在過去20個世紀中,中國有18個世紀保持全球最大市場地位。今天,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128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並擁有最龐大的外匯儲備。中國的巨變會對英國產生巨大影響。希思羅機場、泰晤士河、英國核能領域、倫敦出租車等背後都有中國企業的參與。英國投資者則能受益於中國的自由化改革。

  如果中國真的變得越來越開放,英國就應該利用這個重大機遇。英國董事協會總裁賽蒙•沃克2日告訴《環球時報》,外界要積極地看待卡梅倫這次訪華。他認為,英中之間目前最需要推動的是自由貿易,只有經貿合作上升到了一個新階段,其他有關“自由”的問題才能夠接著討論,才有對話的誠意基礎。

  中英合作三大戰略效應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王義桅撰文稱,梁啟超先生曾界定中國的三重身份:中國的中國、亞洲的中國、世界的中國。戰後以來,英國積極開展“三環外交”,也折射出英國的三重身份:英國的英國、歐洲的英國、英聯邦的英國。這使得中英關係具有3×3=9種模式。當然,外交關係強調對等,中英關係的三大組合——雙邊組合、中西組合、全球組合,才具現實意義。這三大組合,預示著中英合作具有三大戰略效應:

  首先,互補合作的典型。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基礎設施老化,產業空心化嚴重,四分之三是金融服務業,而中國是新型工業化國家,在高鐵、核電等基礎設施方面具有後發優勢。英國去年底發布的基礎建設綱要提出,每年新增330億英鎊基建投資,但苦於債務危機和金融危機的壓力顯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為中國過熱的國內基建投資走出去,提供千載難逢的機遇。

  英國以其發達的金融服務業和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是中國人民幣國際化、發展金融服務業的天然合作夥伴。迄今已有51家中國企業在倫敦證交所上市,市值近300億美元。中國人民銀行與英格蘭銀行今年6月達成2000億元人民幣的貨幣互換協議,這是中國與主要發達國家首個貨幣互換協議。英國成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初現輪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