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抵制反全球化浪潮 中國該做些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6-09-07 07:35:53  


 
  中國如何抵制反全球化浪潮?

  文章認為,無論是中國自身利益,還是多數重要貿易夥伴、國際商界,都需要中國在二十國集團(G20)杭州會議上扮演自由貿易旗手,那麼,中國又該怎樣當好當今的自由貿易旗手?

  首要的是做好本國國內經濟的穩定與可持續發展,這是中國發揮國際作用的基礎和前提。

  別人憑什麼寄望於中國扮演自由貿易旗手?憑的是在這個全球貿易減速的時期中國增速快於全球平均水平,而萎縮幅度反之,在全球貿易體系中本已相當可觀的市場份額還在繼續逐步提升。

  根據世貿組織數據,以美元計價,2014年全球貨物貿易出口增長0.3%,中國增長6.1%,美國增長2.6%,歐盟增長3.7%(其中德國增長3.4%),日本萎縮3.5%,被許多西方輿論捧為趕超中國希望的印度增長2.5%。

  2015年,全球貨物貿易出口萎縮13.5%,中國萎縮2.9%,美國萎縮7.1%,歐盟萎縮12.5%(其中德國萎縮11.0%),日本萎縮9.5%,印度萎縮17.2%。 

  當前全球貿易繼續萎靡不振,今年4月份世界貿易組織發布的全球貿易報告預計今年全年世界貿易僅能增長2.8%,繼續低於過去30年來的平均增速(5%),連續第五年低於3%,創下1980年代以來連續低速增長和萎縮時間最長紀錄,且市場預計今年全年全球航運業將有1000艘、5200萬載重噸船舶遭到拆解。

  正是基於中國市場份額連續提升的趨勢,市場參與者不能不對市場份額提升的數一數二貿易大國寄予更多期望。
也正是由於本國國內經濟增速在大國中繼續領先,就業、消費等指標總體形勢良好,中國才有底氣進一步開放市場而不是訴諸貿易保護主義。

  須知近兩年中國許多商品進口額降低源於通貨緊縮下的價格暴跌,進口量實際上出現了較大增長。2014年全年進口商品價格指數下降3.3%,僅原油、鐵礦砂、銅礦砂、銅材、橡膠、化肥、大豆和穀物8種商品進口額就因此減少約485億美元。

  2015年中國進口價格總體下跌11.6%,許多大宗商品進口量繼續增長,其中鐵礦砂進口9.53億噸,增長2.2%;原油進口3.34億噸,增長8.8%; ……而這些大宗初級產品進口增長是與國內同一礦產采掘業不景氣同步發生的。

  當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2008年以來G20成員共採取了1583項新的貿易限制措施,至今僅取消了387項(世貿組織報告);而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在2008—2016年間對貿易夥伴實施了600多項貿易保護措施,僅2015年就採取了90項,平均4天一項(英國經濟政策研究中心最新《全球貿易預警》報告);……

  中國卻持續採取措施擴大進口和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

  8月31日,商務部長高虎城宣布新設7個自由貿易試驗區;

  9月3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以153票贊成、0票反對、1票棄權壓倒多數通過修改《外資企業法》等4部法律的決定,擴大對外資等市場准入和便利化,把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從自貿區推向全國;……

  中國之所以能夠坦然面對國內一些產業的不景氣而堅持擴大進口,而不是訴諸貿易保護主義,主要就是因為我們國內經濟形勢總體好於其它大國,可以通過勞動力跨行業、跨地區流動而解決相當大部分不景氣產業員工再就業問題。也正由於中國國內景氣程度相對較好,才得以保持較高的進口需求,其它貿易夥伴才因此寄希望於中國。

  其次,中國可以推動建立新的組織框架,限制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如建立“緊急進口限制措施相關委員會”之類機構,世貿組織成員方全部或絕大多數加入;但不搞舍此即彼的霸權爭奪戰,而是提供新的選擇,開展公開公平的競爭。

  我們呼籲重啟多哈回合動力,但如果一時不能實現,我們也不會強求;我們不阻撓貿易夥伴尋求參與TPP,我們只是發起《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而且相信這個啟動時間晚於TPP的區域自貿協定談判,最終可能比TPP更早開始落實。

  儘管山姆大叔對它眼裡的貿易霸權競爭者分外警惕,百般防範;但中國對這種霸權不感興趣,不會主動去爭奪,更不會去搞新形式的“兩個平行世界市場”。

  問題是美國自己,如果你尋求的目標不是在開放的市場上展開公平的競爭,而是企圖利用自己無可匹敵的政治影響力,去尋求建立類似1930年代英國建立的“帝國特惠制”,從雄心勃勃推進全球多邊自由貿易,退縮到乞靈於區域性的特惠安排,又怎能遏制住“自由貿易”旗號從自己手中滑落?

  回顧英國及其帝國特惠制的歷史,看到這個工業革命的祖國、上百年來“自由貿易”的旗手喪失了維護全球自由貿易的雄心,退縮到了乞靈於英帝國範圍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特惠安排,還有當時全世界最強大的海軍保駕護航,有英鎊集團等一系列配套安排,英國的地位和影響力仍然無可奈何花落去,“帝國特惠制”這個英國用以維持其國際經貿規則制定權的體系最終還是失敗了,山姆大叔是否可以從中汲取點什麼呢?

  第三,中國需要推動主要國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以實現各國和世界經濟穩定、復甦,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削弱貿易保護主義的內在動機。

  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國際貿易政策協調。同時,貿易政策也不能取代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作用。

  第四,在尋求改革國際經濟協作機制、完善全球治理的時候,中國應重視公平與效率兼顧。如果說原來的國際經濟協作機制話語權過度集中在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其它國家主要充當被動承受者,因而不甚公平;那麼,現在的一些國際經濟協作機制革新則存在效率低下、因而無法發揮實際作用的風險。

  我們毫無疑問必須高度重視二十國集團(G20)機制這個平台,但這個平台參與者非常多,其國內經濟政治情況差別巨大,政府政治治理能力有天淵之別,因而訴求相去甚遠,協調困難,效率低下,若要把太多具體事務決策職能賦予這個平台,那肯定是做不好的。

  看看歐盟決策效率低下而且存在許多逆向選擇的決策,英國脫歐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如此,我們不難理解這一點。

  正因為如此,二十國集團(G20)機制是取得代表世界多數人口的國家支持、實現國際合法性的渠道,是達成原則性共識的地方,並不適合承擔太多的具體決策職能,具體決策更多地可能需要通過中美G2機制達成,再加上中國與主要國際經濟組織對話的平台。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