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台灣若有新一輪“憲改”如何應對

http://www.CRNTT.com   2018-07-26 00:07:16  


 
  (三)關於公民基本權利完善的提案

  台灣地區以往的“修憲”主要集中在政府體制方面,關於基本權利的規定主要通過“司法院大法官”通過司法解釋進行闡釋。近年來,從民進黨關於“修憲”的提案看,民進黨試圖推動公民基本權利方面的“修憲”。為迎合選民的需求,民進黨提議將環境權、健康權、遷徙自由納入“憲法”,並特別將財產權單獨列出來,強調了“國家”對財產權的保障。另一方面,民進黨還提議不再使用山地原住民和平原原住民這一“帶有殖民統治色彩”的區分,“台獨”分子將原住民稱為台灣“自然主權”的擁有者,將“原住民自治”視為台灣歷史的起點,將原住民“入憲”作為對“台灣本土意識”的肯定,以圖割裂祖國大陸與台灣之間的歷史聯繫,從源頭上否認一個中國原則。⑩民進黨成立之時,價值取向就集中在“清廉”、“民主”、“本土”三個方面,在2000年政黨輪替後,“民主”、“清廉”難以再作為政治動員的籌碼,民進黨的主流價值論述核心開始轉變為“本土”訴求。並在其頻繁的政治活動中將“本土”逐漸演變為“台獨”的外在形式。本土化目標以排除大陸13億人民對台灣的主權為基本前提,並以“公投”的形式實現台灣獨立。⑪因此,民進黨提起這一議案的目的既在於拉攏原住民為自己提供政治支持,也在於為虛構所謂“台灣國族”打造基礎。原住民是最早在台灣居住的族群,本土意識更強,執政後的民進黨意圖通過採取“原民正義”這一政策改造原住民的“國族認同”。此外,民進黨預見自己一味進行改變兩岸定位和政治架構的“修憲”會遇到較大的阻力,於是同時著力推動一些細微的修改,例如,提出將動物保護的“概念”納入憲法之中,意圖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實現“憲法”修改的目的。

  “降低公民行使選舉權年齡的下限”是獲得較大支持率的提案,各黨派都表態支持將公民行使選舉權的年齡起點從二十周歲下調至十八周歲,表面上,這看起來是一個低強度的改變,不會對兩岸關係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但其蘊含的意義仍然不容小覷。一方面,因為第七次“修憲”已將“憲法”修正案的複決權交給“全民公投”,所以一旦台灣地區再次對“憲法”修改,就意味著台灣人民通過“公投”實現了“修憲”。另一方面,當代台灣地區青年群體自幼即受到祖國割裂開來的文化教育,成為所謂“天然支持台獨”的一代,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激進“台獨”的主張者。降低選舉年齡門檻,可能導致更多沒有獨立判斷能力、未經世事的較為激進的青年在島內政治生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甚至引發一些不理智、不成熟的傷害兩岸人民情感的事件,這也是我們需要應對的一個重要的問題。

  除上述議題外,島內各黨派還提出了一些限於文字修正層面的議案,與兩岸關係和台灣人民利益基本上沒有實質關聯,故本文不再贅述。

  三、“憲改”議題通過的可能性及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修改憲法應當是在憲法原來的基礎上改變不適應社會發展的條文,如果觸及了憲法的根本精神和原則,就是對憲法的破壞。⑫如今民進黨再度執政,很有可能利用台灣人民合理的“憲政改革”訴求,將自身的“台獨”思想摻雜其中,把“憲政改革”納入“修憲台獨”的軌道。⑬動機並不純正的“修憲”提案一旦通過,不僅是對1946年“憲法”的再度破棄,也是對兩岸關係、兩岸人民利益的傷害。基於對兩岸關係現狀與台灣地區政治動向的認知,我們對台灣地區“修憲”提案通過可能性做出如下判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