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關注:孫若怡痛批“台獨史綱”四大缺失

http://www.CRNTT.com   2018-12-11 00:05:14  


台灣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孫若怡(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 海涵)台灣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孫若怡日前於北京參加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史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台灣史研究室承辦的“‘台獨’‘去中國化’歷史教育批判”座談會。在發言時,孫若怡指出《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社會頜域課綱草案》的四大缺失之處,並對其不良影響進行了深刻批判。

  孫若怡介紹道,2017年7月3日,台灣“教育部所屬國家教育研究院”公布《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社會頜域課綱草案》,其中高中歷史科除將原來必修8學分減為6學分;相關中國史的份量由原來的15册減為1冊外,更將“中國史”的領域分類納入“東亞史”中,使高中三年的學生在領域上,只學習“台灣史、東亞史、世界史”。此外,網目中的主題設計且以觀念性表述,取代過去的編年敘事,做為課程編寫與教學的準則。這樣的改變可謂是自李登輝以來,欲藉歷史教育之手重構詮釋台灣史,以謀求“去中國化”與“台灣獨立”之必然發展。

  她指出,中國的歷史文明起源甚早,乃是先有中國進入人類歷史的舞台後,才有日本、韓國與東亞文明的發展與孕育。一旦把“中國史”的獨立領域取消,並納入“東亞史”的框架之中,這種將中國歷史發展倒果為因的錯置做法,除了給後學者增加一些似是而非的片段零碎知識外,對民族歷史文化的整體了解與個人學養的積澱,都毫無實益。

  孫若怡坦陳,正因為雖然取消了“中國史”的獨立教學,但中國文明淵遠流長的客觀存在又是一個無法迴避的事實,因此,在設計“東亞史”的課題時,無形中就又不得不大量引用中國的歷史作為襯引,致使跳脫、顛倒並割裂中國史發展時序的現象無處不在,其四大缺失如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