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王衝:中國對外援助60年變遷史

http://www.CRNTT.com   2010-06-14 08:33:56  


1964年1月,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索馬裡首都群衆大會上宣布中國對外援助的八項原則。(世界知識出版社提供)
  中評社北京6月14日訊/中國商務部的預算讓不明就裡者有些吃驚。4月6日,商務部公布了2010年度該部門的財政收支預算信息,支出總額為151.57億元。其中,外交支出是占比最大的支出項目,總額高達140.6億元,而對外援助總額為130.85億元,占財政撥款總支出89.8%。

  幾乎與此同時,聯合國和美國政府在紐約舉行了一個海地重建籌款會議。超過50個國家共捐助了53億美元。但中國僅捐助了150萬美元,與岡比亞和摩納哥差不多。5/6月號的美國《外交政策》雜志揶揄說,這些錢甚至還不夠買上海郊區的一棟別墅,中國花錢的方式與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全球大國的地位越來越不相稱。

  中國數額巨大的對外援助,究竟去了哪里?起到了什麼作用?是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中國在世界上的政治經濟地位在變,對外援助的思路和理念也應該與時俱進了。

對外援助曾是“嚴肅的政治活動”

  中國的對外援助,從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刻起就已啓動。

  據解密的外交檔案顯示,某某國“要求中國提供”、“請求中國援助”、“請求我給予”、“要求我援建”、“要求我派”,是上世紀50年代我國一些駐外大使館來電及外交部上送報告中的常見字句。

  1950年7月,我國首任駐蒙古國大使吉雅泰到任不久,蒙古總理喬巴山就向他提出“要求幫助解決勞動力的問題”。這大概是向我國最早提出的外援請求。當時,中方的答複是:“因為國內解放戰爭尚未結束,動員工人出國是有困難的,這個問題容後考慮。”

  1955年4月,在周恩來總理的關心下,首批8200名工人赴蒙。

  在標明1951年5月15日的一份材料上,越方的要求開門見山:“我們正處在青黃不接期間,如無援米必告斷炊。因此,懇切要求你們再幫助我們1500噸至2000噸大米,以渡過此難關。”

  到1960年底,中國提供援助的國家還有:朝鮮、柬埔寨、尼泊爾、緬甸、馬裡、烏幹達、剛果、喀麥隆、伊拉克、叙利亞、埃及、阿富汗等,一共22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